国渊一听,也明白刘鑫的意思,于是不再话。

    “太守,我们可以广发举贤令,在整个幽州招募贤才,有才都可自行来我右北平,经过考核,合格的话我们便任用。”

    田豫提出了这个建议,抢了曹操的头筹,倒是让他吃了一惊。本来他想自己的,但田豫能出来那效果更好。

    他假装思考了一下:“国让,你细细讲来。”

    田豫稍微思考了一下,清了清嗓门:“诸位,自古以来,为官者皆靠举荐。然被举荐之人都有身家背景,方能被举荐,而举荐又不加考核,未必有才,有才之人,却可能举荐无门。”

    田豫这么一,在座之人皆有感触,赵云、韩当和太史慈都是出身寒门,国渊、左伯和田豫自己也并非士族,只是机缘巧合之下,或名师教导,或举孝廉,才得这微的机会。

    “如今,战乱频起,这举荐之制也被破坏,导致无人可举。我右北平如再坚持这举荐之制,恐无人可用,也无法解决当前问题。然而无人可荐,却并非无人有才,只是不荐而已。”

    “这举贤令就是让幽州乃至下之人知道,我右北平广纳贤才,有才之人可向我们自荐,学那毛遂自荐或高阳酒徒,我等只需仔细考核,人尽其才。”

    田豫讲完,现场一片寂静,在座之人皆吃惊不已。

    “好!国让得好,这番话到本太守的心里面去了,我右平北需要的是人才,至于是他人举荐或自荐,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才,我右北平就能用,我要的便是如此。当然,德行亦要考核。”

    “可是,当今之世,士族权倾下,我等如此,岂不断了士族之仕途,恐为他们所反对。”国渊有些忧虑,他出身寒门,却蒙经学大师郑玄的厚爱,收为弟子,才有入誓机会。

    “士族力量虽大,但在幽州并非如此,幽州贫瘠,乌丸、鲜卑频繁骚扰,士族恐惧,皆内迁到冀州,我等采取自荐之策,反对声并不大。我赞同!”左伯也起来支持田豫。

    左伯这一站立场,再加上有刘鑫的支持,国渊也不再什么。赵云、太史慈和韩当自然也不会反对,事实上,他们一向很少插手政务。

    “好,既然诸位意见统一,那即刻实行,右北平下设一聚贤馆,由子尼撰写一举贤令,借张世平行商之际,广发下。来聚贤馆自荐之人,皆一一考察,国让负责文官,义公负责武将。”

    “对了,子邑,印刷术可有进展?”子邑是左伯的字。左伯惭愧地摇了摇头,他研究造纸和印刷,在造纸上确实有了些进展,成本由原来每张二十多钱降到不到十钱,但刘鑫仍不满意,而是认为要一直搞到成本只有一钱十张。至于印刷术,他百思不得其解,终是没有进展。

    “唉!没有印刷术,我们只能找人抄写这上千张举贤令,浪费人力,还要花几时间,如果有这印刷术,半就可印刷出来。”

    左伯又是一阵惭愧,终于明白这印刷术的重要性,但他不气馁:“太守请放心,我一定会尽快把这印刷之术研制出来。”

    “另外,除了这举贤令之外,我还打算仿颍川学院,在右北平也建一学院,专门培养人才。”在座之人无不大惊,这学院可不好建。

    “我所建的学院,需要整体提高右北平地区的学政,为右北平广纳贤才,并且培养人才。长此以往,右北平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

    “可是,这学院得有名士坐镇才行,否则难以招揽学生,我等恐名望不足。”国渊提了个问题。

    “我早已想好了,他日我再亲自去一趟辽东,请邴原叔父来当这学院的院长,有邴叔父坐镇,这学生就不是问题。”

    建书院似乎没有太大的阻力,毕竟这世人对文人极为憧憬,即便是身居高位的武将,都会对文人毕恭毕敬。在场诸位很快就没意见了。

    这次为了应对人才危机,刘鑫推出了举贤令和建书院这两个方法,却始终没敢搞科举。这是因为不管是举贤令还是建书院,在三国时代是有先例的,不会受到太大的阻力。要是提出科举制度,会颠覆这时代的饶思想,步跨得太大,阻力也会大。而右北平如今还弱,不宜把步子迈得太大,饭要一口一口地吃。

    举贤令一经推出,整个幽州哗然,有人指责,也有人夸奖。不管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他一概不理,他只关心结果。然而自举贤令发布以后,几乎很少有人去右北平聚贤馆自荐。他也想过,右北平太,弹丸之地人才匮乏,而这时代交通与通讯不发达,也很难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才来这里。看来,举贤令是否有效,还得长期观摩。

    不过,倒不是什么效果都没有,田豫和国渊最近高忻很,他们通过举贤令招到了几个下层官吏,帮了他们不少的忙,以后就不用太累了。

    直到四个月后的一,韩当突然跑了过来,哭丧着脸:“太守,聚贤馆来了一厉害人,把我打败了。”

    “什么?”刘鑫正在和赵云商讨军务,被韩当的话吓了一跳。韩当是三国名将,如今正处壮年,整个三国能打赢他的屈指可数。

    “走,咱们赶紧过去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五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火并收藏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