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和徐庶看到冀州军所为,也很快就猜到了其用意。赵云有些担心起来。

    “军师,这冀州军是也是能人倍出,如此他们真的会攻破我们易京的。你得想想办法。”

    “赵将军勿忧,你可记得冀州军最初有多少兵力,如今又有多少兵力?”徐庶反问。

    “最初,敌军应该不下于四万,如今至少损失一万五千以上,敌军虽取得一些进展,但兵力损耗严重,三个月时间里,竟折损近四成,如把我们这两座塔楼也攻破,其折损估计将近一半。”赵云开始明白起来,从兵力损失上来讲,龙啸军已经达到目的。最初冀州军有明显的兵力优势,如今这优势了许多,以后甚至还会兵力相当。

    “正是如此,我军建这易京,其目的不正是消耗敌军的军力吗?韩荣只顾率军攻击,每攻破一道防线,他必兴奋无比,并觉得很有成就感,他慢慢地忘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军并没有实质性的伤亡。”

    “我军筑易京并驻扎于此,已超过半年时间,前后数战,损失极,合起来损失也只有两千人出头,骑兵更是几乎一兵未损。”

    “冀州军连攻三个月,军队日益疲倦,更重要的是,韩荣习惯于这种进攻,并认为我军一直处于劣势,久而久之他就认为我军只会防守不会进攻。我军养精蓄锐,待时机成熟,我军可一举冲杀,便能破担”

    赵云听了,仔细想想徐庶的话,觉得还是很有道理。韩荣如今压着龙啸军打,时间一长,便会被这种假象迷惑。一旦战场形势反过来,他就会不适应了。

    “好!就这么办!”赵云越想越高兴:“徐军师真是谋略过人。”

    徐庶听了,哈哈大笑。

    ……

    中山战场,袁绍亲自坐阵,冀州军利用兵力优势,几次进攻,却都被击退。后来袁绍就很少发动进攻了,刘鑫则从未主动进攻,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刘鑫和贾诩、太史慈等人,在双方不开战的时候,便商量打法,却是一筹莫展。

    “主公勿忧,今日之局面,我军不是早有预料吗?我军最初的战略便是占据整个幽州,然后阻止袁绍大军北上。如今我军两万多大军驻军中山卢奴,与袁绍对峙,龙啸亦是万余大军,借助易京对抗袁军。”

    “事实上,我军乃是牵制作用,子龙和元直以龙啸军抵挡袁绍四万兵力,压力会更大。”

    “是呀!所以我才想在中山战场上有所突破,这样便能缓解子龙的压力。”

    贾诩明白刘鑫的想法,他也知道刘鑫希望打一场胜仗,为赵云减轻压力。但他认为,战场之事急不得,只有慢慢打,慢中寻找机会,有了机会,才能抓住机会一举破担机会这东西,并不是可以强求的。

    “主公,以我之意,我军兵力较少,不宜有动作,还请主公稍安勿躁。”贾诩不得不再次提醒刘鑫。

    刘鑫点零头,他征战多年,自然明白贾诩之意。

    “报……”有士兵来报。

    “进来。”

    士兵带进来了一封信,刘鑫打开一看,心中大喜:“文远传来消息,他于广武县大破鲜卑军,杀敌四千余,只是鲜卑大军可能已经提前北返,他不敢贸然追击。他表示将在雁门郡多留两,如果确认鲜卑确实北返,他再率军回来。”显然,刘鑫收到的并不是最新的消息。

    “文远行事谨慎,自是不会追,鲜卑人这次掳代郡得手,但损失可不,被国让和文远斩杀至少上万人,恐怕扶罗韩会老实一段时间。”

    “只是朔州到此有七百余里地,文远仍不能及时到达这里,更何况他去雁门郡那么久,恐怕需及时补充粮草,才会赶到卢奴。”

    一旦张辽所率之兵赶到卢奴,刘鑫兵力即和袁绍兵力相差无几,袁绍的压力会大很多。

    “粮草?”刘鑫愣了一下,他突然想起了历史上的官渡之战来。在官渡之战时,袁绍的谋士许攸投了曹操,告诉曹操袁绍屯粮于乌巢,曹操随即率军攻打乌巢,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最终导致袁军大败。

    “文和,你是袁绍屯粮之地会在哪呢?”他想着,不知道有没有机会学习曹操,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

    其实,这时代打仗,粮道真的是很重要,尤其是打持久战。不仅袁绍如此,刘鑫亦是如此。

    刘鑫攻打公孙瓒时,把屯粮之地设在渔阳,进军中山后,改设在涿郡范阳县,后方有辎重兵三千多,专门往中山和易京两地运粮,同时征民夫五千人,从幽州各地运粮到范阳。

    范阳县距离易京约140里,距离卢奴约240里,这个距离并不短。好在,范阳县在大后方,就算被袁绍知道,其大军也过不去,更别攻打。所以,刘鑫基本上无须担心粮道不畅。

    “莫非主公想找机会偷袭袁绍的粮道?”贾诩也明白过来:“这倒是个好主意,反正双方正处于对峙状态,如真得知袁绍粮草所在,那就是绝佳的机会。”

    想到这里,贾诩一下子精神大振,他连忙打开舆图,查看袁绍会有可能把粮草放在哪里。

    他想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五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火并收藏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