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元皓,你的意思是主公看错了淳于琼、眭元进等人,选错了人吗?”许攸又挑拨道。

    “主公,前日,田元皓曾建议增兵武遂,但主公不采纳,田元皓怀恨在心,如今大军战败,田元皓不仅不忧虑,反而心中得意。”

    袁绍听了许攸的话,心中怒火噌噌直冒:“田丰,可有此事?本将军战败,你心里是不是很高兴?”

    “此乃许攸妄言,还请主公明辨!”

    “哼!在邺城时,你就多次上言,处处与本将军作对,因你也是有名之士,故而不计较,可如今你身为冀州的臣子,竟视我冀州大军吃败仗为乐事,真是气煞我也!你……你居心何在?”袁绍指着田丰大骂起来。

    此时,田丰已是悲愤交加,他性格耿直,喜欢直言,遇到袁绍做得不对之时,总忍不住上谏。他心中并无私心,纯粹只是为了冀州大业。想不到,袁绍竟如此对他,仅凭许攸几句话就迁怒于他。

    袁绍并非傻子,武遂之败,谁该承担责任,他心里清楚得很。只不过是借题发挥,掩盖自己的失败而已。

    “主公,我在邺城所言,亦是为了主公……”

    “田丰……你勿须多言,武遂之败,你亦有责任。”袁绍大喝一声:“来人,把田丰关押起来。”

    田丰听到袁绍的话,心中伤心欲绝,瘫坐在地上。几个士兵走了进来,将他拉起来,他头也不回,也不什么,便随着士兵走了出去。

    袁绍看着田丰的背影,有种不出的感觉。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回过神来:“诸位,你们我军当如何?”他的语气中带了些颓废。

    “主公,我军当迅速退兵,但武遂战败一事,目前切勿泄露,否则恐怕会引起士兵哗变。只是撤退时唯恐刘鑫派兵追击,当派大将断后。”辛评先出主意。

    “如今即便退兵,粮食也坚持不到邺城,应先派快马回邺城,尽量在广平、赵、巨鹿、清河等地筹集粮草,押运北上,同时现在军中之粮,每日减半,如此便可撑到邺县。”许攸也道。

    “此次虽兵败,但主公无须气馁,我冀州地大人多,乃下最富庶之地,此败,并未动摇我冀州根基。主公回邺城之后,再招兵买马,不出两个月,便能招募到十万士兵,训练出精锐军队,届时再与刘鑫一战,以雪今日之仇。”许攸也够夸张的,随随便便便能招募十万大军?

    然而,他这话还真到袁绍的心里面去了,今日虽败,但袁绍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他心里想着,刘鑫,你等着,有朝一日我亦会击败于你。想到这里,他又突然间振奋了起来。

    “主公,还是快点做决断比较好。”现在不是犹豫不决的时候,辛评再次提醒袁绍。

    袁绍点零头,他又想了一下,便做出了决定:“立即下令,大军撤退,撤退之事由子远、高干负责,鞠义、文丑各率一军断后。”

    “主公放心!”“末将听令!”

    “立即传令于韩荣等人,让其退兵于南皮,如幽州军南下,让其坚守。”袁绍并不知道,韩荣已经兵败,他并没有收到最新的战报。

    “末将遵命!”

    “粮草一事就交给辛仲治,从今日起,士兵的粮食减半,仲治,你注意安抚一下士兵的情绪。还有,你沿途安排筹集一下粮食。”

    辛评听袁绍让他处理粮草一事,心中愣了一下。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士兵粮食减半,傻子都知道肯定是军中缺粮,他要怎么才能安抚士兵呢?万一士兵因此哗变,那他岂不是还要担下责任?

    辛评自认为自己对袁绍忠心耿耿,袁绍却让他去做这容易背负骂名的事情,让他感到不满。

    莫非?他突然想到是不是有人怂恿了袁绍,他偷偷地利用眼角瞥了许攸一眼,果然发现许攸的脸上似乎有些难以捉摸的笑容。

    “主公,遵命。”辛评并没有拒绝。

    ……

    此时,幽州军中,刘鑫、贾诩、张辽和太史慈等人也在讨论对策。

    “看来袁绍多半是要撤退了,但我等可不能任由其撤退,诸位,你们发表一下意见。”

    “将军,我等自是带兵追击。”太史慈想都没想,便接过话来。

    “子义,追是必然的,可也得看怎么去追?袁绍此次虽败,但其人不昏庸,退兵时必会派大将断后,以防我军追击。”

    “将军得没错。”贾诩接过刘鑫的话:“袁绍军中,最强的大将便是文丑和鞠义,必是这两个断后。”

    “此前双方交战,均是冀州军进攻,我军防守,我军利用所构建的防线,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如今主动追击,把袁绍惹急了,他的反击也会激烈,狗急了都会跳墙,我军不能草率进攻。”

    刘鑫听了,也觉得有理,便点零头。

    “将军,从卢奴到邺城有六七百里路,这行军得半个月到二十之间。袁绍既然以武遂为屯粮之处,则那军中存粮必不会多。恐怕他军中的剩粮连坚持到邺城都不一定能做到。”孙乾突然道。

    他是军中司马,掌管军中物资调拨、军法执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五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火并收藏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