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在告别了司马砺后,最终还是选择了去尉迟那里试试。我让尉迟仔细观察他,如果可用再作打算。

    李斯自那天在学宫被我有意无意敲打后,整个人有了很大变化。此前总是多揽政事,恨不得跟嬴政一样,事无巨细都要自己处理,现在逐渐开始把手中的权力下放给原本就属于那些官吏职责的人身上,为人也谦和了许多。

    我知道学宫之行没有白费力气,对他可以稍微放心一些了。

    至于嬴兰的钟鼎阁和抱月楼,生意用火爆已经无法形容了,就连我要去都得提前跟她打招呼。她本来是打算给我留一间房,我想了想倒是没有必要,那些菜的口味跟后世还是有点差距,偶尔去尝尝也就罢了,况且宫中的尚食府也可以做。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到第二年开春。

    咸阳宫,四海殿中。

    “岐绾,张狟还没有消息传来吗?”

    岐绾躬身一礼:“回陛下,还没有。”

    岐绾早就习惯了,张狟刚走的时候,我几乎每天问一遍他们到哪了,后来时间长了,五六天问一遍。

    我扔掉手中的奏报,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马上就一年了,张狟自从出了敦煌,便再没消息传来,朕颇感忧虑啊。”

    “陛下莫要忧心。现在河西五郡的建设刚刚开始,而且自东向西,敦煌之地的驿馆也最为简陋,只有百十人驻守在那里。张大人他们没办法从万里之外传来消息,也属正常。”

    我点点头,转身问道:“距上次已经二十日,吴剑的奏报今天该到了吧?”

    岐绾躬身道:“臣这便去中书谒者府看看。”

    两刻钟后,岐绾带了两封奏报回来。

    “陛下,是蒙将军和吴将军的奏报,刚到。”

    我接过来,先打开了蒙恬的军报。

    去年秋天,匈奴联合北胡、东胡大肆劫掠长城,但也仅仅是声势浩大,并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利益,这件事导致北胡对匈奴极度不满。额尔甚至半途直接退军,转而从东胡铁托木儿那里敲诈来了很多粮食。

    铁托木儿的地盘虽然小,但占据了辽东以北、大鲜卑山(大兴安岭)至燕山以东,算是半农半牧,所以铁托木儿对大秦劫掠一事始终不太上心。

    始皇帝三十七年,如果不是因为罕见的大雪,铁托木儿也不会冒险跟头曼单于合谋南下。此事虽然并未成行,但招致了额尔的不满,认为自己不与匈奴合作,铁托木儿更不应该越过自己和匈奴共同出击。

    在这个时间线中,东胡并不是完整的部落,东胡和北胡的关系跟北羌氏和羌氏的关系如出一辙。

    据蒙恬推断,匈奴在长城碰了一鼻子灰,今春应该不会再选择直接进攻长城,仍会找机会去攻河西走廊。

    北胡和东胡则因为争夺东胡的地盘起了摩擦,去年冬天还冒着大雪在燕山以北进行了一场小规模的战斗,不出意外的话,今春还会再起战事。

    看了蒙恬的军报,我又拿起吴剑的军报。

    吴剑每隔二十天会来一封奏报,现在带着三万骑兵在辽西郡阳乐以南驻扎,每日训练。那里离辽东、辽西一线的长城很近,便于出击东胡,而且紧邻草原,也可获得所需马匹。

    军报中言北胡已经蠢蠢欲动,在锡林河以北八十里及西拉木伦河源头,共集结了六万骑兵。这两处地方向东便可越过大鲜卑山余脉和燕山余脉之间的山口,进入广阔的辽东大地,东胡和北胡之间可通过骑兵的通道只有这两条。

    看完两人的军报,我知道出击东胡的时机已到。如果额尔和铁托木儿鹬蚌相争、两败俱伤,甚至连同北胡一起拿下也不无可能。

    只是匈奴该怎么办。

    “去把李斯和冯劫叫来。”

    不久后两人联袂匆匆而来。

    自从冯去疾死后,冯劫稳重了许多,身上丞相的气质日益加重。

    我将军报拿给两人看。

    “如今出击东胡时机已到,对阵东胡朕无所忧虑,只是匈奴之患作何解?”

    两人愣住了,这玩意,咱也没打过仗啊,哪敢瞎咧咧……

    李斯想了想,委婉开口道:“陛下,臣未曾经历过阵战,恐怕……没有良策。”

    冯劫附和道:“李相所言不错,臣也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也……也无良策。”

    我拍了拍额头,笑道:“朕都糊涂了,朝中现在实在没有可为将帅之人,齐凉和尉迟太年轻了,恐怕也没有什么好的建议。看来还是要尽快设置一个太尉啊。”

    冯劫倒是直言不讳:“陛下,臣以为护军都尉章邯可堪大用,待其回朝,即便不使其为太尉,也不可轻易将其派往郡县了。”

    李斯微微颔首,表示赞同。

    我微微一笑:“冯相所言有理。朕当时派他过去的时候,还没想要跟东胡大动干戈。”

    看两人不敢随便建言,我起身挥了挥手。

    “你们去吧,朕再考虑考虑。”

    两人走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家父秦始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何须言名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何须言名并收藏家父秦始皇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