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不断的冒出黑点,又被极高的温度消融。

    那些黑点就是铁水之中的杂质,只需要将杂质烧完,铁水便能出炉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铁水上终于不冒泡了。

    张叔急忙用长长的铁钳将阀门拉开,通红的铁水便顺着预留出来的小勾流进了另一个坩埚。

    李让急忙将提前称好的碳粉撒了进去。

    爆出一阵火星之后,剩下的就是等待铁水凝固,看看强度如何了。

    第一炉还没凝固,李让便紧密锣鼓的开始了第二炉。

    提前记录好投料,第二次就不用随时守着了。

    李让便找来刻刀和凿子开始制作袖箭的筒,也就是发射器。

    单筒袖箭是以套筒和箭矢组成,除了用于弹射的弹簧和箭头之外,其他部件都可以用木头代替。

    毕竟单筒袖箭追求的是轻便,如果全部都用精钢制作,那重量就上去了。

    李让捣鼓了一阵,在单筒之中预留了六枝袖箭的位置出来。

    一支箭顶不了什么大用,所以李让选择的是做连弩的做法。

    第二炉铁水融化时,第一炉炼好的钢材也凝固了。

    张二叔选择用马尿来降温,然后三人便得到了一块布满了暗黑色花纹的铁坨坨。

    看着这一坨铁疙瘩,张二叔眼睛都红了,他这辈子还是第一次看见这种品质的钢材。

    李让用小锤子轻轻敲击了一下,发出叮的一声脆响。

    清脆的敲击声传入三人的耳朵,张二叔当即激动到:“好钢,这是上等的好钢啊,只怕是用来做百炼钢刀也绰绰有余。”

    反观李让的表情就要平静得多了。

    声音太脆,代表钢材的硬度高,用来打刀剑合适,但用来制作弹簧的话,延展性就差了点。

    李让取过本子写写画画一阵,天色便黑了下来。

    第二炉钢水出炉,李让强撑着困意等着,终于在三更时分得到了一块可以用来做弹簧的钢材。

    但今天肯定是做不出来了,夜色太晚。

    李让也不准备回家了,便在张二树家将就一夜。

    ...

    时间就这么过去了三天,李让最终也没有做出来后世的那种钢丝弹簧。

    没法子,这个时代的工艺太落后了。

    李让试过将钢材制成丝,然后再找模具缠绕成线圈。

    但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得到了一个看起来像弹簧的东西,弹力却很小。

    至于纯手工掰出来的弹簧,弹力倒是有,就是圈子一圈大一圈小,受力不均匀,导致射出的箭矢总是没法得到准确的射程。

    李让又是个追求完美主义的,这样的残次品他当然不会要。

    不过,单筒袖箭最终还是被他制作出来了。

    张三叔给李让出了个主意,便是将钢材制成薄板,然后反复折叠,也能达到弹簧的效果。

    要不怎么说劳动人民的智慧不简单呢。

    李让就这么一试。

    诶,单箭射程二十米依旧能够射穿寻常铁甲的连弩袖箭就这么问世了。

    与此同时,夏粮的收割过程也即将踏入尾声。

    只剩下一些距离村子比较远的地里还有小片小片的粮食没来得及收割。

    李让将袖箭佩戴在手上,以宽大的袖袍遮住,便辞别了两位叔叔来到谷场之上。

    这会儿的谷场热闹至极。

    第一天收割的麦子,已经彻底控干了水分,被男人们运到了谷场之上。

    女人们热火朝天的在谷场上用一种叫做粮解的工具打麦子。

    一堆一堆打出来的麦子堆在谷场上,让人看一眼就心生满足。

    剩下的麦秆也不会浪费,垫猪圈,做马料,修补房顶都能用到。

    庄户人家,总是能将任何东西都利用到极致。

    男人们则是分出一部份运粮,一部份去收割那些离村子比较远的粮食。

    李让在谷场上找了一圈,却没有找到王叔的身影。

    问了一圈在场的伯娘婶娘们,也说没有看到,不由得让他心里有些奇怪起来。

    他来谷场,就是为了找王叔说说袖箭的事情。

    他总要踏上官场的,也会有政敌,难保不会有人对他身边的人下手。

    所以他创造袖箭的的目的,既是为了防身,也是为了武装村民们,让他们在遇到危险的时候能有一点自保之力。

    谷场里不见王叔,李让便转身朝地里走去。

    只是还不等他走出几步,就见不远处王叔一脸惊慌的朝他跑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二娃子,不好了,虎娃子出事了。”

章节目录

初唐小闲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子率以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率以正并收藏初唐小闲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