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世民降生的地方。

    第三天,香车已经进了扶风境内。

    左右扶风因汉武帝于关中设置上林苑为猎场,训练御林军而得名。

    这一条路,李让是第二次走。

    上一次他是去渭州覆灭陇西李氏,而这一次,他是送一个女子去吐谷浑和亲。

    时间来到第七天,送亲队伍过了陈仓。

    这也意味着送亲的队伍正式出了关中。

    再往前走是渭州,渭州之西是陇右,出了陇右便是河西走廊的起点——兰州。

    兰州别称金城,正是金城郡主封号的由来。

    兰州往西百里,是河州,也是李让此行的终点。

    半个月时间一晃而过,渭州城高大的城墙已经近在眼前。

    故地重游,李让莫名有些感慨。

    如今的陇右已经完全看不出水患的痕迹,道路两侧,嫩黄的麦芽已经摸过脚掌,西北地茂密的榆林也重新焕发生机。

    田间地头,是笑吟吟的百姓在扛着锄头修整地梗,或是锄草,或是开渠引流。

    若非在田间地头还能看见大水冲刷过的痕迹,那场灾难距离现在也不过短短一年的时间,只怕李让会觉得这片土地从来便是如此。

    感慨良久,李让收回了目光。

    百姓们的日子过得还不错,对于李让来说,这就是最好的回报。

    不过,回去之后得跟李世民提一下西北地水土治理的问题了,尤其是治河一事。

    后世沟壑纵横荒凉无比的黄土高原,李让不止一次的去见识过。

    虽说也有一种辽阔的美,但他还是觉得大唐的西北更美。

    尤其是那些在春风的吹拂下沙沙作响的榆树林,多美啊。

    只要黄河不泛滥,此处便是难得的鱼米之乡。

    李让只希望后世的子孙提起榆林想到的是大西北风光,而不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地名。

    过了渭州,车队继续往前走。

    只要车队路过的地方,百姓们总是会忍不住驻足,而后发出夸张的惊呼声。

    弘化公主与吐谷浑和亲之事,虽说举国皆知,但对于远离长安的百姓来说,更像是一个遥远的传说。

    而今传说变为了现实,知晓这其中含义的百姓们,唯有驻足遥望以示敬意。

    看着百姓们脸上淳朴之色,李让的心情总算是由阴转晴,也有了和人交流的兴致。

    深吸一口气,李让打马跟上了老丈人李道宗。

    “怎么,不生气了?”

    李道宗面无表情的开口问道。

    李让摇摇头道:“岳丈说笑了,小婿生哪门子气,只是觉得这心中沉闷得紧。”

    “谁不是呢?”

    李道宗抿了抿嘴,先应了李让一句,随即淡淡的说道:“老夫也不喜这和亲之策,但陛下有陛下的无奈,有些事,不得不为啊。”

    李让仰头望天,在脸上扯出一个难看的笑容。

    这一刻,他又想起了火器局爆炸一事。

    “是啊,不得不为。”

    叹了口气,李让问道:“岳丈大人,您说,咱们大唐现在有两面开战的能力吗?”

    李道宗嘴角抽动一下,偏过头一脸阴郁的看着李让,问道:“你觉得呢?”

    李让苦笑数声,没敢回答。

    谁不知道答案呢,只是,不愿意相信罢了。

    简单的交流几句之后,翁婿二人便都沉默了下来。

    朝前走了一小段距离,龙陵的马车侧窗帘子忽然被掀开,窗后露出了龙陵那张有些憔悴的脸。

    “伯伯,咱们到哪了呀?”

    看着龙陵那张稚嫩而憔悴的小脸,李道宗的表情柔和下来,轻声回道:“刚过了渭州不久,就快到陇右了。”

    闻言,龙陵小声的问了一句:“这么快吗?”

    此言一出,李道宗和李让都沉默了。

    一个月的时间,从长安到渭州,这个速度不算特别慢,但也确实不快。

    见两人沉默,龙陵也没在多问,只是将下巴担在窗上,默默的看着窗外的景色。

    一张小脸,怎么看怎么消瘦。

    沉默良久,李道宗忽然伸手唤来随从,吩咐道:“赶去前面告诉吐谷浑的使节,让他们将速度再放慢点。”

    此言一出,龙陵一张小脸之上,陡然绽放出一抹明媚的笑容。

    很明艳,很好看,美极了。

    看得一侧的李让忽然就眼眶酸涩起来。

    李让仰起头,又低下头,叫住了即将打马上前的随从。

    在随从疑惑不解的目光中,李让偏过头,看着老丈人平静的说道:“小婿去吧。”

章节目录

初唐小闲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子率以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子率以正并收藏初唐小闲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