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父亲的责怪。在那座金碧辉煌的宫中,渠儿的身份是尊贵的大皇子,却每天活得小心翼翼……

    其实那时候她有想过,若渠儿生在晋国,生在裴獗身边会有怎样的不同……

    裴獗从没有表示过喜欢孩子,如果他知道自己曾经有过一个儿子,不知是喜还是怒?

    “女郎……”

    阿左阿右终于学会了跟众人一样称呼冯蕴。

    但声音带着稚气,怎么听都有些好笑。

    “这是什么菜,可以吃吗?我晚上就想吃它……”

    冯蕴懒得动,示意小满过去看看。

    很快,便传来一声大笑。

    “我的小祖宗,这是牛耳朵大黄,又苦又涩,吃了要坏肚子的。”

    “那什么可以吃?我们想去挖野菜……”

    小孩子叽叽喳喳,极是吵人。

    冯蕴摇了摇头,叫两个小孩子上来。

    “我去看村里的农具坊,你们要不要去?”

    阿左和阿右当即来了兴趣,“好耶!”

    农具坊尚在建造,用的是木石和夯土。

    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村里一些住房不宽裕的也凑过来问,想将就用一下土坯模子,将自家的房屋也修缮一番。

    冯蕴过去,便有人热情地叫她。

    “女郎。”

    “里正娘子。”

    冯蕴没有空着手来。

    两个部曲抬了一个木桶,是上次请村民喝过的凉茶饮子,甜丝丝的,有金贵的糖不说,还有荷香,匠人们正累得够呛,喝上一口,只觉得唇齿留香。

    不渴了,又觉得饿。

    好多人看着眼前的女郎,甚至觉得去他家当仆从过的都比普通人家好上很多。

    于是便有人开玩笑。

    “里正娘子,你庄子里还要人吗?”

    冯蕴也跟着笑,“要的啊。”

    又有人说:“我手脚勤快,你看要不要我?一天管两顿饭就好。”

    冯蕴表情没有什么变化,认真想了想,看着眼前累得淌大汗的工匠和工人,说道:“那从明日开始,在农具坊上工的,一天都管两顿饭。”

    大家没有想到冯蕴会如此大方。

    正要道谢,就听冯蕴道:

    “但工期至少要提前十日。”

    大家面面相觑,果然没有白吃的饭。

    冯蕴道:“眼看就要中秋了,加把劲把农具造出来,秋播完,再腾出手来把各家的屋子都修缮一下,好过冬。大人不怕冻,就怕孩子遭罪……”

    花溪村里的大多农舍都很破旧。

    眼下的时节还好,一入冬就不耐寒了。

    众人看里正娘子想得这么周到,纷纷应下。

    “行,十天就十天,我们都听里正娘子的。”

    冯蕴叫邢大郎来,记下人数,再吩咐灶上安排工人的伙食。

    邢丙的大儿子,目前在农具坊里,专门负责案牍文书,每天有三十个大钱,一点不比下苦力的工人少,他学习起来更用功,干活也更卖力。

    这可急坏了阿楼。

    他身子骨其实没有大好,脸上的瘀青都没有散尽,但十四岁的副管事能写会算,人又机灵,他再也躺不住了,拄着拐杖到冯蕴面前,就请求复工。

    “小人每日在榻上白吃饭,比下地干活还要难受,身上就像长了虱子似的。”

    冯蕴怎会不知他那点心思,只吩咐一句量力而行便罢了。

    阿楼笑眯眯地应下。

    农具坊里一阵欢呼。

    冯蕴看到这场景,又想到了云川的石墨。

    有了石墨就可以制成石炭,她就可以在房里置一个地龙。

    等冬天来的时候,便不会怕受冻。

    冯蕴很怕冷,以前冬天最爱将冰冷的双脚伸到裴獗的怀里。他也不嫌,常会拿过来把玩一番,再为她暖脚,便是那个斯文败类萧三郎也知道她有这个习惯……

    于是,当萧三痛恨她时,便将她丢到了齐宫里最冷的西配殿,非得让她受尽百般苦楚不可……

    冷宫里那刺骨的寒意,单是想一想,她就忍不住哆嗦。

    “这个冬天得搞到好的炭!”

    最好,在花溪村开一个石炭坊,赚大钱。

    要是云川的石墨能运出来,与淳于焰能好好合作,便不愁了。

    “女郎快看。”小满的声音拉回了冯蕴的神思。

    她道:“那边来了一辆牛车。”

    安渡城里从来不缺牛车,小满以前见得多了,可这辆牛车仍是引起了她的注意。

    因为牛车太奢华了。

    紫锦做的油布帷帐,垂着宝石珠帘,精铁打造的轮毂涂着金漆,不紧不慢地由两头壮牛并排拉过来,悠闲自在,小径上好似都有了香气。

    两头牛拉车,这是王室贵族才享得起的福分。

    冯蕴看一眼就笑了。

    田里人拉犁,官道上牛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长门好细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姒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姒锦并收藏长门好细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