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索了,结结巴巴的问道:“云海,这些钱,是从哪里来的?伱上回才拿回来两千块钱,怎么又有这么多的钱了?”

    林芝在旁边掩住嘴笑。

    她是个知行知止的人,不该说话的时候,她是不会插嘴的。

    李云海把自己辞职下海,在省城开修理店的事说了一遍。

    “你辞职了?没工作了?”李德明听到这个消息,比看到四万块钱还要吃惊!

    张淑文哎哟一声,拉着儿子的手,迭声说道:“云海,你怎么能不要工作呢?我们省吃俭用,在家里累死累活,不都是为了你读书吗?就盼着你有出息呢!你没了工作,以后怎么办?还是回来当农民啊?那你这些年的书,都白读了?”

    李云海握住母亲的手,轻声说道:“妈,读书是为了出息,这话我赞同。但工作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也是为了赚钱。我现在不一样在赚钱吗?我赚到的钱,比工作多得多。要说报效国家的话,我以为职业无分贵贱,我干个体户,也一样是在为国效力。”

    他算了一笔账,上班每个月拿32块钱的工资,一年就是384块钱,50年也才块钱。

    “爸,妈,按照这个工资水平,我哪怕上一辈子的班,把退休的二十年也算进去,我也赚不到这四万块钱啊!”

    李德明一听,也是这个理,转念一想,觉得不对,说道:“这工资是会逐年增加的,你别以为我不懂!”

    李云海笑着摇了摇头:“工资为什么会增加?因为通货膨胀了。实际上的购买力,都是差不多的。我现在拿32块钱的工资,10年以后,我拿320块钱的工资,20年以后,我拿3200块钱的工资,但物价也会水涨船高!还有啊,我一个多月,就能赚到这么多的钱,我还有一辈子可以赚钱呢!不比工作赚得多?”

    他其实保守了,没有说除了这四万块钱以外,银行里还存着100万人民币呢!

    一来他知道低调的道理,越是赚钱越要藏拙。

    二来他真的怕吓着老实本分的父母。

    四万块钱,就足以让父母无法淡定了呢!

    李德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儿子的话,彻底的说服了他。

    在计划经济年代,95%的农民是不需要跟粮油票证打交道的。

    粮票是吃商品粮的人才有的专利。

    农民送孩子读中专考大学,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人摆脱土地的束缚,吃上国家粮。不用种地,拿国家发的粮票就能买到粮食。

    对农民来说,这就是阶层的飞跃,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

    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民在土里种吃的,承包果林,养鸡养鸭,拿到集镇上换钱。

    农民对赚钱的渴望,更甚于城里人。

    李德明能当牛作马的赚钱送儿子上学,可见他还是有几分见识的。

    他听清楚了,也看明白了。儿子虽然辞了职,但他在省城混得好,吃得开,能赚到钱,能用钱买回来别人家没有的好东西!

    这叫什么?

    本事!

    能人!

    李德明用力一拍大腿,说道:“行,既然你有这门赚钱的手艺和本事,那个班不上也算了吧!”

    他又不无疑虑的问道:“云海,你说你卖什么机器,真有这么赚钱?”

    李云海笑着点头。

    林芝赞赏的看了一眼李云海,笑道:“叔叔,我可以替他作证!他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来路正当的。我爸妈都夸他头脑灵活,会做生意呢!”

    李云海正要说话,外面传来一声大喊:“德明老弟!你在家吗?”

    李德明连忙拿起被子,把床上的钱盖了起来,应道:“支书,我在呢!”

    来者正是石板村的支书,同属李家宗族的李国旺。

    张淑文低声问丈夫道:“李支书怎么来了?他多久没登过我家门了?”

    李德明挥了挥手,示意妻子少说话,然后对儿子说道:“云海,你先把这钱收起来。”

    不等李云海动手收钱,间房门被人用力的推了开来。

    李国旺站在门槛处,哈哈大笑道:“我说你们两口子,关起门来在里面搞什么把戏呢?外面那么多的客人在看电视,你们也不去招待招待?”

    李云海拂然不悦的说了一句:“李支书,你怎么随便就推我家卧室门呢?”

    李国旺摸了一把脸,看着李云海道:“哟,这不是县机械厂的工人李云海同志吗?读过几年书的后生,果然不一般啊!你在厂里,也敢这么跟上级领导讲话吗?”

    李云海可不怕他,沉声说道:“厂里的领导,都有教养得很,进别人的门肯定会先敲门,别人答应了再进去。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李国旺碰了个不硬不软的钉子,不由得恼羞成怒,但又无话反驳,背着双手,冷着脸道:“德明老弟,你有个了不起的儿子啊!这石板村的天,以后怕是要被他翻过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人生1984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拾寒阶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拾寒阶并收藏人生1984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