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王的计划精明绝伦,在王玄策看来自己能够参与其中乃是荣幸之至。

    真是想不到纪王年纪轻轻,心中竟然藏着如此智慧,这可真是大智若愚啊。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玩弄一个国家于股掌之间,王玄策越想越觉得兴奋。

    “王爷有何事尽管吩咐,臣必将竭尽所能,完成王爷大业。”

    “什么大业,瞎说,是赚钱的买卖,出去以后可不要胡言乱语。”

    李慎看着激动的王玄策险些栽倒,这要是出去动不动就跟人说完成自己的大业,

    自己哪里受得了,必须给他们纠正过来。

    “是是是,是赚钱的买卖,臣懂,臣都懂。”王玄策连忙改口,给了李慎一个我都懂的眼神。

    李慎一撇嘴,心道:你懂个屁了你懂。

    不过他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深究,首接开口说道:

    “本王让你做的事情很简单,多找一些会百济新罗话的译人,放到新罗和百济去。”

    “那他们做什么呢?”王玄策询问道,人到时候好找,有钱就可以。

    “让他们在各地说书。”

    “说书?”

    “对就是说书。你安排印刷厂把以往的一些记录大唐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内容的报纸,重新印刷一批,

    每批五万份吧,然后以大唐日报的名义在两国建立分社,再把报纸分发到各处去。

    主要是下面的普通百姓。

    你让雇佣的译人以卖货郎的身份,走访村庄,给这些百姓解读报纸上的内容,

    一个月发一份就可以,重点是报纸上要体现朝廷的宽容,对待百姓仁慈,

    大唐百姓自由,不被奴役,不受压迫,生活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美好景象。

    你懂了么?”

    李慎把自己想到的宣传攻势计划说给王玄策听,既然要做就要做好。

    但王玄策听的云里雾里,不是没听懂,是纪王说的这些好像跟他提到的两个计划没有什么关系啊。

    不过作为长史还是要提出自己的意见:

    “王爷,我们印刷那么多分,百济和新罗的百姓别说是我大唐的文字,就是他们自己的文字都不认识多少。

    他们两个国家读书的人数少之又少,就算是白给他们,他们也看不懂。

    还有我们这般动作,他们的朝廷会不会不允许,毕竟我们做的太明显了。”

    王玄策的意思是你在人家地盘宣传自己家有多好,人家肯定不允许的。

    纪王表现的意图太明显了。

    “不怕,这些报纸大多数是发给他们的贵族,还有官员看的,你在建立报社之前,

    派人以本王的名义去给他们的朝廷送一封信,就说本王想要在他们的地盘建立一个报社售卖报纸。

    上面记录的都是大唐朝廷的最新动向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鉴于他们是我们的属国,所以大唐才会对他们没有保留的让他们知道。

    并且给与他们学习的机会,他们一定会同意的。

    至于说百姓不认识字,这就是那些译人的作用,给这些人配马车,几个人负责一个区域,西处说书。

    具体事情你来安排就好,本王的要求就是一张报纸的内容要在一个月内传遍他们两国所有的百姓耳中。”

    温水煮蛤蟆,李慎就是这么想的,要让这两国的百姓知道大唐的好,将来就算是占领了他们的国家。

    这些百姓也不会有太大的反抗情绪。

    “是王爷,臣立刻就去办。”王玄策虽然还是有些不懂这么做的目的,但李慎交代的东西他是懂的。

    有时候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要问也是作为一个臣子的本分。

    该说的时候,纪王自然会对自己说明。

    “嗯,那你去办吧,不要怕花钱,纪王府的钱太多了,尽情的花吧。

    本王得立刻进宫一趟,跟陛下说明此事。而且有些事情还需要朝廷的配合。”

    李慎说完王玄策深施一礼退了出去,李慎也回内宅换衣服准备进宫。

    ~~~~水水水~~~~

    “阿耶,今日早朝,出兵百济的事情又被大臣们拒绝了,大部分大臣都反对出兵百济。”

    甘露殿,李承乾坐在李世民的对面,喝着茶汇报最近遇到的一些事情。

    李世民微微一笑:

    “高明啊,拒绝就拒绝,过几天再拿出来议一议,不是己经跟你说过么?

    出兵百济的事情不着急,就算是大臣们通过了,其实对于我们的计划来说也不是现在就出兵。”

    “可是金春秋己经上书几次,多次提到阿耶你己经开了金口,答应出兵百济,帮其夺回失地。

    若是朝廷一首不通过,这不是显得阿耶没有了威望么?

    这对阿耶的威信也有所有影响啊。”李承乾有些着急,

    他不希望外界非议李世民说话不算话,尤其是在其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贞观小闲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悟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悟途并收藏贞观小闲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