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服从安排是一回事,切身体验又是另一件事。

    “人才市场”、“人力资源”,这些词总是会让人觉得,连人本身也正在变成一种商品。

    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有许多找工作的方式。比较古老的时候,正儿八经对人本身的买卖尚且合法的时期,现在被称为贩卖人口的行为,会被某些行业作为招揽从业人士的主要途径。

    李俭将身份证拿在手里,站在画了点位的大厅中,像其他等待分配工作的人一样,让身份证有个人信息的一面朝向自己的正前方。

    他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荒谬言论。在那些人歌颂的“荒诞又美好”的年代中,有多少人是被人口贩卖,甚至连贩卖这一道环节都没有经过,便不得不成为奴籍呢

    除了人口贩卖,人们在那种年代要怎么找工作呢子承父业,师父也是父。

    那个时候是不用担心找工作的,这并不是什么正面的意思,而是“没有工作可找”,没有“找”这个选项。

    而到现在,不久前的现在,人们拿着简历去找企业,去找单位,或者企业和单位去一些集中的地方找应聘者……工作岗位就像是活过来了一样,有了“找工作”的含义。

    这可真是让人意外。找工作这件事在人类漫长的文明历史中,竟然只是昙花一现的产物——在世界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后,人类文明在短时间内恐怕不会再拾起“找工作”这样的民事活动方针了。

    李俭还是站着。他不知道自己会被什么单位带走,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到什么岗位工作。

    来大厅里领人的……李俭不知道是不是该称呼他们为“人事”,或者是“hr”之类的称呼,但起码应该是各个单位的代表。

    这些单位代表目标明确,像是知道自己要领走的新同事会在哪里,偶尔有人找错地方,也只是看一眼幸存者身份证上的名字便知道自己找错了。

    很明显,在他们来就业分配中心之前,便已经知道自己新同事的基本信息了。

    李俭站在原地不动,眼珠子左右转。

    单位代表们好像都是个人行动,而等待分配工作的幸存者都是一群一群来到大厅。有些单位的代表进大厅转了一圈,只领走一个人;有些来时一个人,走时三五成群。

    一眼就能看出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代表,但也不能说一对一领人的单位就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说不定就是有人好这口,喜欢来一趟只领一个人呢

    而且幸存者的群体也会影响产业对口。从工厂宿舍撤出来的幸存者总比绘画集中培训宿舍里撤出的幸存者更适合重进工厂,而像李俭这样从大学宿舍区中撤出的幸存者群体,有没有人要,还真是个复杂的问题。

    往好的方向想,乌女大学好歹是个一本,生源和师资水平能保证其中的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该比社会平均线更高;往坏的方面想,一群还在校的学生,很难保证有什么工作经验,或者说,是否真的掌握了他们专业的技术。

    有什么用人单位敢开这样的盲盒呢

    李俭想知道,会成为自己未来同事的单位代表长什么样子。

    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应该或多或少会在自己年少的时候幻想过,未来自己会从事什么工作。

    那样很有梦想的时候,李俭也有过——倒不如说现在就是很有梦想的时候。

    如果不用考虑社会需要和资源投入,李俭希望自己能够从事考古人类文明的事业。

    按照时间线和地区划分,研究在每一个时期,每个地域的人类聚居地掌握了什么生产技术,并将其应用成何种模样。将所有信息聚集在同一个服务器中,供人查阅。

    这是十分浩大的工程。如果要让李俭为这项工程命名,“人类文明溯源”算是一个比较贴合的名称。没有足够多的专家团队、技术支持、资源支持,这类工程便不能够开花结果。

    如果考虑社会需要和资源投入,显然,李俭不太可能拥有这样的工作机会。

    于是,在李俭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报考师范类专业。

    比较尴尬的是,由于一系列比较微妙的原因,李俭在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和师范类基本没什么关系。

    既来之则安之。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适合进厂,李俭也没话说,毕竟总有人要进厂的,为什么那个人不能是他呢

    正当他努力建立进厂的身心准备时,世界变了。

    现在,李俭也不知道,自己会去什么地方工作。

    分配工作若是更看重他在学校里的所学,李俭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以自己的在校表现,那是不掺一丝水分地适合进厂——没办法,他学的专业就是这样,为进厂而生,学的越好越适合进厂,专业能力越强越适合进厂。

    其他专业开玩笑,都说自己学的差,毕业之后得进厂。李俭所在的专业反其道而行之,堪称奇葩。

    四大天坑,名副其实。

    但自己的体检结果又让工作分配变成了未知数……

    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晋王孟伯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晋王孟伯仲并收藏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