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说,此时必然是一片小城邦景象。

    “还有什么要问的吗团队成员还是想提早下班的。”张博学恢复微笑。

    “我在钱安聚居区大概是个例,这我已经知道了。那在华夏呢”李俭稍想了片刻,便问出了本次谈话前,他以为自己不会问到的问题。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变化莫测。并不是所有事情都能吃得准的,比如变异动物和变异植物为何变异,动物变异方向如何,植物变异方向如何;如何恢复生产,重新投入建设。当然,你的事情也吃不准。”张博学并没有正面回答李俭的问题。

    “行了行了,大家都要下班的,没问题就下班了嗷。”张博学合上小册子,做出一副要离席的模样。

    “好了,我问完了。”李俭也结束本次严肃谈话。

    很明显,自己的情况哪怕放眼华夏,也是个例。

    按照过去米立刀的说法,在聚居区草创,幸存者群体涌入聚居区的时候,有一部分体能贴近人体极限的人群故意隐藏自身实力,静待变化。

    而在发现融合灵机能够显著提升体能后,这些人也松动隐藏,有不少进入视野。

    自己的体能数据天天都向整个聚居区宣传,起码在钱安聚居区内,很少有人不知道,人类的体能已经可以达到单臂静态发力突破七千牛顿的程度。

    但到目前为止,不再隐藏自身实力的人群,他们的体能也不过是突破了过去人体极限,离自己对外公布的数据还差着一大截。

    就算考虑到总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实力深藏,带到坟墓里去,这种现象也足够不可思议了。

    再考虑张博学顾左右而言他,最终透露的消息是“吃不准”,那么自己的体能突飞猛进,在全国范围内是个例的几率便十分可观。

    张博学自顾自地走了,走前帮李俭将门关上,只留他一个人在室内坐着。

    李俭向后靠着椅背,椅背很直,他得努力仰头才能看到天花板。

    对现如今的情况,又多了解了一些。

    首先能确认的,是自己在短时间内,大概不会死,或者说,不会被友军击杀。

    当然,前提是自己不作奸犯科。

    只要人们还可以通过融合灵机提升体能,每个人提升的情况又不尽相同,融合灵机不会产生其他不能容忍的副作用,他作为宣传机器的一环就是有必要的。

    再者,自己在钱安聚居区,也不只有作为宣传机器一环的用处。

    那么接下来该做什么事情,就不需有太多疑问了。

    ……

    从部队要求的宣传策划抽身后,李俭一头扎入生物中心米立刀大组的实验。

    他和蒙星霖作为率先再次融合灵机的人物,理所当然地担负起在该领域进行前沿实验的重任,并配合聚居区宣传,在钱安聚居区掀起每日“体检”的热潮。

    体检项目并非其他,正是测量灵机排斥距离。

    受到气感热潮和融合灵机热潮的影响,钱安聚居区的公民们之前便已自发组织起各种各样的“学术探讨组织”——民科。

    其中绝大部分都被安保部队打掉了,毕竟这帮民科做的事着实见不得天日,少数几个还算正常的,则是批评教育,要求解散。

    不过群众的需求在那摆着,光打掉奇葩组织而不正确引导需求,民科只会如雨后春笋、韭菜抽芽,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于是,在推出“促进灵机融合”的第一套锻炼方案之后,生物中心和民政部再次联合推出惠民举措——提供每日灵机排斥距离测量服务,作为聚居区公民福利之一。

    当然,不上工、不上学、非退休人员,就享受不到这项福利了。

    在不要求高精度的前提下,这种测量仪器的制作成本出乎意料的低。用某位熟练电工的话来说,他只需要两只电笔、一个滑动变阻器、两根铁棒、一条螺线管和一枚磁铁,配上些绝缘胶带,就能制作一台手动式测量仪。

    是不是吹牛,李俭不知道,但测量成本应该足够低,以致钱安聚居区确实在短短几天内,就将这项服务推广到全聚居区。

    为了收集数据做比对,一张刚刚诞生没多久的聚居区内通信网络立刻投入使用。这意味着,生物中心终于拥有足够在同一聚居区内高速稳定传递信息的实体线路。

    依靠这张通信网络和“市民福利”,蒙星霖和李俭筛选出大量即将发生再次灵机融合的公民,挨个询问,召集志愿者。

    这活难干得很。如果他俩做的是部队项目,在部队内找士兵帮忙参与实验,在确认不会造成伤害的情况下,有得是人乐意干。但他俩走的是生物中心的科研立项,在聚居区内的一般群众中找志愿者。

    在聚居区内通信网络还只能为各机构之间畅通通信服务的情况下,光是找人本身就够麻烦的了。

    更不用说大部分人还不乐意参与实验……

    好在广撒网下,终究还是找到了足够志愿者参加。

    2月20日,钱安聚居区生物中心,米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晋王孟伯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晋王孟伯仲并收藏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