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要的学生福利。”

    张博学叹气,李俭隐隐感觉,这叹息中表达着这样的意思:你明明是校长,你是怎么问出这种问题的。

    “科研创新平台,虽说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地方,但说得庸俗一点,一是让学生体验工作,二是给做研究生的学生和导师一个在校内,不,有时候甚至不在校内的工作平台。你觉得我们学校真的需要这种科研创新平台吗我是说,在庸俗意义上。”反正张博学被李俭拉来就是干这种活的,俩人连办公室都合用一个,关上门不怕说错话。

    “好像是不需要哦。”面向就业和面向升学的问题都解决了,只是科研创新平台本身,意义并不算大。

    李俭还想再挣扎一下:“那就与其他修仙大学的合作交流……”

    “这确实是个好主意,不过您想合作交流些什么呢不会是线上交流吧”张博学晃了晃平板终端。

    钱安聚居区内只有新星学院一所修仙大学,要想和其他修仙大学进行合作交流,必然是跨区级别的。

    目前的跨区通信可还没恢复到可以随便进行视频通话的程度,而如果只是用语音和文本进行合作交流,那和使用全域数据库有什么区别

    至于线下……

    虽然人们开始向修仙者转型也有一段时间了,但受限于修仙水平和整体理论应用不足,在应用方面,还不够充分。

    说人话就是:人确实在修仙了,但工具没有。

    人常常以擅长制造使用工具为自豪的资本。从上古以来,人类设计制造使用工具的能力就是最能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准,依靠工具的力量超越人类个体自身的能力,让人类走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车船航天器,是人类用于通行的工具,这些工具让人类得以触及更广阔的空间。

    但是,在灵气复苏之后,这些工具变得不能满足需求了。

    民用交通工具在日益强大的妖兽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轨道交通需要维护轨道沿线,道路交通需要维护道路,空中航线要确保空域安全。至于水中航线,谁敢试试就去试,江河湖海中的生物也不是全吃素的。

    在填充地块和妖兽活动的联合作用下,这些维持交通必要的因素已然消逝,延续过去的交通方式在聚居区间逐渐式微,最终因为成本过大,变得无人问津。

    军用交通工具倒是可以开辟道路,武装保护自身,但成本还是太大。

    伴随着修仙者接受修仙文明的功法,使自身变得更加强大,乃至能在荒野和填充地块与妖兽搏斗,工具方面的劣势越发凸显。

    人们可以接受自己在必要的时候腿着前往全国各地,但让他们一直接受这种事,甚至连合作交流的时候也得腿着前往合作交流目的地,这就有点强人所难了。

    “麻烦你还是想点有用的福利吧,还有我校特色,这年头没有特色是站不住脚的。吴会大学吞并其他学校还是前车之鉴,你也不希望自己做挂名校长期间,新星学院会被其他学校吞并吧很丢人的,李俭。”张博学收拾东西,准备推进新星学院的日常教务。

    张博学走了,只留下李俭一人思索,新星学院可以准备什么福利,准备什么特色。

    ……

    短时间内要求李俭构思特色,李俭只能说自己想不出来。

    学校特色这种东西,在灵气复苏前的吴会省,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只要是吴会省本地人,说到各个有名大学,几乎提到名字就知道特色如何。

    最好学校就是吴会大学,提起当老师就去乌女大学,说到海洋相关就去吴会海洋大学,说到医疗就去温峤医大……没有深入了解学校变迁历史的本地路人,对吴会省的学校就是有着这样的刻板印象。

    不需要知道内在逻辑究竟是什么,反正从高考稳定以来一直如此,人们都习惯了。

    在这种环境下,让李俭琢磨一所新学校的特色……说真的,李俭脑子里都想不出有特色的必要。

    钱安聚居区内的修仙大学只此一家别无分号,为啥还要整特色

    跟别的修仙大学拼特色,必要性在哪呢

    这个世界又没有传送门,每个聚居区自己有修仙大学就够安排各地学生了,真的需要彼此竞争出什么特色

    李俭想不通,于是他简单地起草了一份计划书,将自己的存在作为本校特色,交给张博学。

    张博学:

    得到李俭计划书的张博学,放下手中接近完结的工作,再次杀回校长室。

    “你愿意把自己作为本校特色,我很高兴,但你能保证,不在类似开学日这样关键的日子,作为本校特色甚至都不在学校,也没有在做和学校有关的事情吗”张博学脸上挂着营业性笑容。

    “其实,我觉得,那只是偶然,真的。我只是希望大家能够认识到,我不是什么搞科研的好手,我只是个战斗员,所以才找区大会,再去晋原那边的荒岭填充地块。”李俭作投降状,尽显另一五常本色。

    “我也不是只有去荒岭才能看起来像战斗员。咱们学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晋王孟伯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晋王孟伯仲并收藏饱食终日,加点修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