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丹阳太守袁胤,是袁耀最亲近的叔父。

    袁胤为人老实忠厚,从不与人为恶,是个典型的老好人。

    袁耀小时候缺乏管教,十分调皮胡闹,还喜欢恶作剧戏弄周围的人,尤其擅长在门上放置墨盒、在土路下埋伏绳子的手段。不论是族中的长辈,还是上门的客人,都深受其害。

    就连袁绍和曹操,当时也没逃脱被小袁耀泼脏水和下绊子的命运!

    气得祖父袁逢、叔祖袁隗、叔父袁绍、袁嗣等人常常灰头黑脸指着小袁耀大骂家门不幸!

    袁术那时候只顾声色犬马,根本不着家的,因此每次小袁耀被训斥责骂完掉小珍珠的时候,都是袁胤来开导逗笑小袁耀。

    等袁耀稍大,捅出来的篓子越来越大,袁术也不得不管的时候,还是袁胤这个叔父在袁术面前说好话,帮袁耀求情减除责罚。

    事实上,在这副身躯原主人的潜意识里,袁胤这个叔父,比袁术更像是父亲的角色。

    从家臣使者口中了解完情况,袁耀不敢怠慢,当即命令亲军加快赶路,也不在石城留宿,当夜终于是抵达了丹阳县。

    再次见到袁胤,袁耀不免吃了一惊。

    自己这位不过四十岁出头,正当年富力强的亲叔父,此时却面容憔悴,形如枯槁,一双眼圈黑的比夜色还黑。

    “叔父!”

    袁耀惊叫了一声,一眼便看出袁胤这副模样乃是因事所困。

    “侄儿拜见叔父。”

    袁耀恭恭敬敬施了一礼。

    “耀儿。”

    袁胤强撑力气应了一声,又从嘴角挤出笑容道:“耀儿的身板愈发结实了。”

    不知道为什么,被袁胤这么一叫,袁耀差点没流下眼泪来。

    或许是这副躯体原主的灵魂共鸣,让袁耀面对袁胤的时候,有一种遇到至亲的感觉。

    袁耀连忙扶着袁胤进了厅堂,四下却横七竖八散落着一堆竹简,连个落脚处都没有。

    袁耀阴沉下脸:“偌大的丹阳郡府,连收拾整理呈文的文吏都没有吗?”

    周围的一众掾史文书、刀笔吏闻声立刻跪了一圈。

    袁胤摆了摆手:“耀儿,不干他们的事。”

    “只怪叔父是个无用之人,来这里都两个月了,政务却还是一塌糊涂……唉!”

    袁耀面露愧色,俯首向袁胤请罪道:“是侄儿的过错,侄儿本不该把那八千江东兵遣到这里,若是没有那些兵痞,叔父也不至于头疼麻烦至此……”

    “都是一家人,说这些话就见外了。”

    袁胤伸手扶起侄子,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叔父知道你是为袁家考虑,才想办法削弱孙策的兵力的,是叔父没用,帮不上你和你父亲的忙……”

    “叔父您千万别这么说,是侄儿考虑不周。”

    袁耀这下更愧疚了,他有些后悔在讹来八千江东兵后,没有及时从豫章调来一员大将进行管教约束,导致这些士兵在丹阳频繁聚众闹事,使得本来就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的袁胤更是左支右绌。

    该死的孙策,选派来的士卒居然大多是刘繇、薛礼、许贡的旧部降卒,而且是其中最冥顽不化的那部分,至于那些听话顺从的,都被孙策自己留用了。

    占比第二多的,则是一些老弱病残。这些人原本是投往孙策帐下报名参军的,孙策也是来者不拒,因此兵力急速膨胀。等到粮草军械逐渐不支,孙策便又有了剔除老弱的心思。刚好袁耀来讹诈兵马钱粮,孙策便顺水推舟,把这些本要裁汰的弱军送给了袁耀。

    然后再就是一些地痞流氓,被孙策抓来充当士卒的,甚至不乏被孙策从监牢里释放的罪犯,都被孙策塞来充数。

    总之,这八千子弟,哦不,应该说八千江东败类,其实根本难堪大用。

    “叔父这些年任劳任怨,我和我父亲都看在眼里。如今我汝南袁氏嫡庶分家,南北各表一支,正是用人之际,叔父万不可过度劳累!”

    袁耀紧握叔父的双手,诚挚道:“将来袁氏如腾龙而起,叔父还要享福呢!”

    袁胤看着自己从小疼到大的侄子,心里很是暖和。

    到底没白疼他!

    当初袁绍和袁嗣都说这小子以后肯定是个不肖子、白眼狼,我就说不是吧,现在你看,我们的小袁耀终是长大了,懂事了,知道体贴长辈了。

    “有你这些话,叔父也就知足了。”

    袁胤露出欣慰地笑,抬头刚好看到门外走进两名女子。

    “耀儿,她们是?”

    袁耀转过头,看到袁胤指的正是桥莹和刘瑶,忙回道:“叔父,她们是侄儿刚纳娶进门的妾室。”

    “瑶儿、莹儿,过来见我叔父!”

    袁耀朝着二女喊了一声。

    桥莹和刘瑶闻声立刻走进大堂,朝着袁胤款款施了一礼。

    “贱妾阜陵刘氏,拜见明叔父大人!”

    “贱妾桥氏,拜见明叔父大人!”

    桥莹施了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仲氏太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飞砂风中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砂风中转并收藏三国之仲氏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