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耀抿了一口酒:“陈功曹怎么也关心起军事来了?”

    陈矫摇了摇头:“不,在下掌人事,关心的是官吏选用,不关心军事。”

    “全柔既为丹阳北部都尉,那么本郡的都尉军制今后也要改变了。”

    “大都督可要迁任张闿为丹阳南部都尉?”

    袁耀笑了起来:“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陈功曹你第一次和本督面对面商议要事。”

    “之前官吏的考核和选用,你都是通过袁涣给我说的,对了,袁涣这次怎么没来?”

    陈矫拱了拱手:“短短几天内死了六个县令,更换长吏不计其数,人心难免惶惶。”

    “袁郡丞在郡府安抚吏民,脱不开身,便命在下来向都督禀事!”

    袁耀点了点头:“也对,这么大的事想瞒也是瞒不住的。”

    陈矫:“所以这丹阳南部都尉一职?”

    袁耀想了想:“张闿我另有任用,丹阳都尉一职就由……怀义校尉太史慈兼任!”

    陈矫皱眉道:“丹阳都尉?”

    袁耀霸气侧漏:“对,不是北部都尉,也不是南部都尉,丹阳只有一个都尉,那就是太史慈!”

    “他孙策说表举谁就表举谁?本都督偏不给他这个面子!”

    “全柔?管他背后是谁在撑腰,老子不认他!”

    陈矫怔了怔,旋即明白了过来。

    看来这就是袁耀的反击了!

    “本督听袁涣说,你就任功曹以来勤勤恳恳,不光对在任的大小官吏都能如数家珍,还考察了一批可堪重用的人才?”

    “袁郡丞谬夸了!”

    陈矫谦虚道:“不过下官确实发现一批可用之材,还望大都督过目!”

    说着陈矫便从怀里掏出一封帛书,递给袁耀。

    袁耀接过来荐举表,粗略地看了一遍。

    帛书上一共有九个人名,每个人名后都有四字或八字总评,最后是建议授予的官职名称。

    “这个用红笔划掉的是……?”

    “哦~那个本是刘繇的旧部,之前担任芜湖令,颇有些才干,但现在人已经被杀了……”

    “哦,明白了。”

    袁耀接着往下逐一看,直到看到第八个人,袁耀的目光才陡然锁定了那人的人名。

    丹阳县贼曹——邓当。

    这个人其实没什么出名的,真正出名的,是他的小舅子——吕蒙。

    陈矫是按上中下三等排这九个人的。

    邓当属于是下等。

    陈矫给他的总评是:十夫之勇,笃实可靠。

    翻译一下,就是一个没什么特殊长处,但身手还算不错的老实人。

    建议的官职是丹阳县尉。

    袁耀想了想,便指着邓当道:“除了这个人,其他人的任命都按你拟定的办!”

    “诺!”

    陈矫先是一拱手,又看了看邓当的人名,不解道:“此人可有不妥之处?”

    “没什么!”

    “把他直接从丹阳县调过来,当宛陵县尉吧。”

    “是!”

    ……

    陈矫向袁耀汇报完了工作,便要告退。

    “且慢,本督还有一事。”

    袁耀忽然出声道。

    “都督请问。”

    “我知你是广陵人,而广陵郡又和吴郡隔江对望,不知陈功曹可否和吴郡四姓之人相识相熟?”

    陈矫只略一思量,便是点头道:“不算相熟,在下只是和四姓中几人相识而已。”

    袁耀好奇起来:“比如?”

    “顾氏顾雍,张氏张敦张允兄弟,我与这三人还算有些交情。”

    “至于朱氏,在下倒很少打交道;而陆氏嘛……”

    陈矫一边说着一边看了袁耀一眼:“我相熟的几个陆氏故友,都在庐江一役中身亡了。”

    陈矫说完,袁耀也明白了陈矫眼神中的含义。

    因为陆康长期担任庐江太守的缘故,陆氏族人大都曾经住在庐江舒城。

    但因为袁术与陆康交恶,并派孙策围城攻打的缘故,陆氏一族有近半数都死在了战乱中。

    现在听陈矫话里话外的意思,他必然是和吴郡陆氏中一些人交往甚密!

    也难怪他不肯接受袁术和孙策的征召任命了,原来是心存记恨呐!

    “都督问这些何意?”

    袁耀挠了挠头:“你是掌人才选拔的功曹,我的意思你应该明白。”

    陈矫哪能不懂袁耀什么意思。

    从袁耀问他认不认识吴郡四姓,他就猜到袁耀想干什么了。

    “都督是想招揽吴中四姓?”

    “对!”

    袁耀毫不掩饰道:孙策他自己没本事起用世族之人,我又怎能像他一样坐看宝玉蒙尘?”

    深吸一口气,陈矫眼神复杂道:“张敦张允兄弟我倒是能写信劝说一二,但至于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之仲氏太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飞砂风中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飞砂风中转并收藏三国之仲氏太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