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二柱刚好见到清河村三个字,正想让周四顺快看这是谁家孩子的大名儿,就听到大儿子喊他。

    啊?

    第一?

    榜首?

    顾二柱一脸愕然,走到大儿子身侧抬头去看。

    哈!

    果真是第一名!

    他老儿子果真独居榜首!

    “叔,咱大江也在这边。”

    欣喜若狂的顾二郎终于想起还忘了找周余江。

    好在大略扫了一眼,就找到了。

    大江居然第七名!

    飞快继续看榜,六个人全部榜上有名。

    最差都考了个第二十一名,他们清河村这回风头出大了。

    再观周围或是欣喜、或是悲叹、或是哭泣的人群,顾二郎赶紧选择立马带他老子以及诸位叔伯撤退。

    与此同时,顾文轩即使听不到顾二郎的声音,他也听到看榜的人群里有人高喊今年县试案首是何人。

    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最后一张红榜贴好,也到了前三名考生所有的答卷,由第三名贴到了第一名。

    再则,如同他和大江一样有家人书童去看榜,在这边等结果之余欣赏前三名答卷的考生也有不少,其中就有赵家村学塾的考生。

    因县试要五人相互结保,他们六人多出的一人,就是周秀才和赵家村学塾的同窗赵秀才安排的相互结保。

    他虽极少出村,也还未参加本县学子文会,但与在场的赵家村学塾考生还是认识的。

    故而,当场就有人向他道喜。

    案首?

    有些在意料之外,又有些在意料之中。

    案首意味着只要不作死,在接下来的府试和院试中,无试卷出现严重失误,考官顾及到县试、院试主考官的面子,基本上是不会落第,也就是说差不多已经提前拿到秀才名额。

    顾文轩含笑谦虚了两句,朝大家团团作揖。

    这个时候礼数不周全不行。

    虽说历年来县试的案首必中秀才,无人敢打破这个强大的惯例,但他也没蠢到在众人面前摆架子。

    与众人寒暄行礼之时,也听到大江考了个第七名的好消息,顾文轩就借着一边与人互道恭喜着,一起往外走。

    顾二郎挤出人群,就正好见到顾文轩和周余江朝马车停靠的地方疾步而行,心想不愧是他弟,贼机灵!

    此时,顾二柱也回醒过来了。

    案首。

    是了。

    很快就会有报喜的上他家。

    “快,咱们快走。”

    消息传的很快。

    昨晚就进城,今早却没去看榜的顾大郎也听说了今年县试案首是顾文轩的消息。

    怎么可能。

    他苦读多年到今年才榜上有名,他顾六郎第一次下场就得案首?

    顾大郎紧盯着归来的顾扬文。

    再不敢置信?

    确实如此。

    顾扬文说不清自己心里是什么滋味,再次点头,以示长子没听错,他那个木讷寡言的侄子一鸣惊人了。

    时也,命也。

    自己不如二弟,最终还是连儿子都不如侄子。

    “走吧,是好事儿。双喜临门了,咱们爷俩也早点回家向你爷爷报喜。

    他能得案首,于你而言,也是一大助力。”

    说起来,现在就数顾大郎最尴尬。

    如今六郎得了案首,不知村子里人会怎么看待他。

    好在这回榜上有名,再尴尬,再气闷,但终究还是要回村的。

    也罢。

    不能输了气度,是该要回村登门道贺了。

    顾二柱父子三人此时没空去想顾扬文父子二人有何想法,报喜的队伍来的速度比他们每个人想象中的还快。

    报喜俨然成了一门职业。

    报喜的人统统是年轻后生,还是腿脚好,有眼力劲,能说会道的,与衙门里的吏胥还有一定的关系。

    他们这些人对本县以及各村镇的人家都相当了解,不管哪个地方的考生考中,都能准确的找到地儿。

    自然,他们这些报喜的人也会将考生分成三六九等的,比方说名次高低,家境贫富,是否出手大方等等。

    不过,每年县试往往名次高的考生,家里未必有多富裕;反之,家里富裕的考生,名次也未必多高。

    但像今儿一样,一个村庄汇集了案首,第七名,第十一名,不包括邻村,足足六人榜上有名着实少见。

    加上,消息灵通的报喜人里面有知道案首家中富裕的,于是想来清河村报喜的就不是一帮,而是三帮。

    这三帮报喜团队的头面除了几位要去其他家境富裕的考生家报喜,其余人索性稍微分个先后一起来了。

    这边顾二柱一行人包括邻村那位考生父子二人,直达清河村村学,等顾、周两姓族长到来带领人去往村口。

    报喜的队伍就吹吹打打地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红烧豆腐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红烧豆腐干并收藏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