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流光最后一滴血不成?

    于是,在秦军凶猛的攻势下,有了其他想法的联军很快被赶到了济水以南,济水以北的仅剩一座阳武城还在苦苦支撑。

    阳武城算是一座大城,还算坚固。阳武县境内还有一个在后世很有名的地点——博浪沙。博浪沙是历史上张良刺杀秦始皇的地方。

    仗打到这一步,魏国济水以北的土地,基本上都被秦国攻占。

    在战略上,秦国已经全面取得了优势,就算是联军守住了阳武——济水——黄池一线,但秦军仍旧可以在更东边的平丘进行迂回,包抄联军后路乃至威胁大梁。

    所以防守就变得有些艰难,郭嘉和黄忠都想要向大虞求援了,也在想办法把齐国拉下水。

    不可能为魏国流干血是一会儿事儿,但是魏国现在还不能崩啊。

    主要是魏国要是现在就崩掉的话,虞国可没有吞掉魏国的能力。

    然而,郭嘉等人还想坚持,魏王却已经坚持不住了。

    魏王既后悔没有重用信陵君,又害怕联军再败,早就生出了求和的心思;而魏庸虽然被虞、韩两方多次劝说,但同样害怕局面一发不可收拾,所以也成了投降派。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尉达、尉缭父子面面相觑。

    幸好他们已经做好了另起炉灶的准备,否则的话,还真会被魏王给气死。

    魏王主动派出使者向秦国求和,意味着这场伐魏之战已经进入了尾声。只不过因为互相之间并不信任,所以都还没有完全撤军。

    不过郭嘉等人很清楚,一举吞并了魏国大概六分之一的地盘儿的蒙骜,应该已经满足了,毕竟北方还有一个廉颇呢!

    到了现在,郭嘉等人其实也看清楚了赵国的打算。

    以廉颇之能,赵国怎么可能这么长时间了还没有取得像样的战果?

    唯一的可能,赵国是故意的。

    赵国不愿意为了魏国跟秦国血拼,所以只是出工不出力。

    赵国这么做其实也是可以理解,一来赵国刚刚打完伐燕之战,士兵也很疲惫,不愿意接着打大战也是可以理解的;二来赵国和魏国之间有了隔阂。

    赵国和魏国最大的隔阂来自于信陵君。

    因为信陵君窃符救赵,赵国上下都很感激信陵君,并在信陵君归国救魏的时候鼎力相助,在赵国拥有廉颇、庞煖、乐乘等大将的情况下,赵国上下都很乐意让信陵君为五国统帅,可见信陵君的威望。

    然而,信陵君却不明不白的死了。

    魏人说是秦国所为,但是秦国却散布消息说是魏王嫉贤妒能,先是架空信陵君然后故意刺杀信陵君嫁祸于秦国。君不见跟信陵君有着血海深仇的晋鄙的门客如今在魏国一人之下掌握大权吗?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赵国上下却一致认为,就算是动手的是秦国,魏王也绝对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在这种情况下,赵国怎么可能还愿意为魏国火中取栗。

    事实上,赵国恨不得秦国和魏国等国联军狠狠打一场呢!赵国刚好趁着秦军没有余力的机会,再肥一波。

    在虞秦韩魏齐燕等国都没有觉察的情况下,赵国已经再次悄悄行动。

    赵国以边军将领李牧为将,再次对燕国发动了突袭。

    此时的燕国,刚刚因为廉颇率军南下而松了一口气,正派兵东征呢,完全没有想到赵国竟然这么不讲武德,匈奴都不管了,直接调动边防军来了一次突袭。

    士气沦丧的燕军再次溃败,整个右北平全部被赵军攻占,李牧一直打到了碣石山,封锁了辽西走廊,将燕国打的只剩辽东苍凉之地。

    而后李牧直接北上,出燕长城,在大草原上来了一场大迂回,绕到匈奴侧翼,大破毫无防备的匈奴,斩首三十余万级——这还是只算了八阶及以上精壮男性战士的首级数量,匈奴的老弱妇孺更是死伤无数。

    当魏王基本商定完丧权辱国的停战协议的时候,李牧也刚好获得了奠定他名将地位的史诗级大胜。筑京观刻石记功后,李牧押着十几万俘虏、数千车的战利品以及上百万牛马羊浩浩荡荡返回赵国。

    这场大胜之后,赵国北方至少十五年之内将不会再有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威胁!

    如今的赵国,北方边防军可以解脱出来,东北方也不会再有燕国的威胁,只要齐国不犯浑的话,赵国的敌人就只有一个秦国了!

    拥有廉颇、李牧、庞煖、乐乘等名将,又拥有数千战争代行者城市输血的赵国,已经逐渐进入了完全体的状态,只要给它三五年消化战果,赵国的军力还是有望达到长平之战时的水平的。

    事实上,匈奴等胡人中当然也有战争代行者,而且数量还不少。

    加入游牧民族的战争代行者有一个隐藏的福利,那就是主城可以选择为金帐主城,就是一堆儿帐篷,虽然牺牲了防御力,但是却可以举族移动,逐水草而居,不像降临在战国七雄国家内的战争代行者那般,放出主城就可能被偷家,不放出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捂中生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捂中生友并收藏从曹贼开始的无限战争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