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遐忍不住叫道。

    桓熙这才打量着灰头土脸的王擢,王擢跪在帐内,完全没有了此前的意气风发。

    “末将愿降,还请桓公饶命,末将愿受桓公驱使,以效犬马之劳。”

    王擢连连叩首求饶,并没有桓熙想象中的硬气。

    桓熙脸色冷漠道:

    “我若料想不错,张重华已经秘密派遣使者前往建康,为你讨封。

    “桓某有心饶你一命,却担心朝廷要对你委以重任,许你秦州牧一职。

    “下辈子,野心别太大,择主之时,眼睛也放亮些。”

    王擢闻言,自知必死无疑,态度大变,对着桓熙破口大骂,恼得邓遐一巴掌将他扇翻在地,随意找了一块破布堵住了嘴。

    桓熙并不生气,王擢在他眼里,已经是个死人,他沉声道:

    “拖出去,斩了,让哨骑将首级带去略阳城下,而后着人送往天水。”

    邓遐领命,不顾王擢挣扎,将他拖拽出去,片刻后,只听帐外咔擦一声,无头尸体轰然倒地,哨骑奉命捧着首级策马出营。

    杨初被邓羌押来时,瞥见了安静的被哨骑捧在怀中,却显得面目狰狞的那颗头颅。

    目睹王擢的下场,杨初吓得腿软,都已经走不动道了,还是邓羌命人一左一右搀着他前去面见桓熙。

    刚一入帐,杨初被嚎啕大哭,懊悔道:

    “杨某错听王擢的挑唆,竟然与桓公为敌,还请桓公看在同为晋臣的份上,宽恕杨某之罪!”

    杨初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也就是三年前,向东晋称藩,被册封为使持节、征南将军、仇池公。

    故而有同为晋臣这一说法。

    桓熙对待杨初的态度,与对待王擢全然不同,桓熙亲自为杨初松绑,将他扶起,笑道:

    “我在长安为仇池公预留了一座府邸,可让仇池公在长安做个富家翁,颐养天年。

    “只是有些不情之请,希望仇池公能够答允。”

    杨初见自己似有生机,大喜之下,也顾不得桓熙要将自己送去长安软禁,唯恐对方反悔,连忙表示:

    “桓公尽管吩咐,杨某敢不照办。”

    桓熙这才说出自己的目的:

    “仇池公早年攻杀从兄杨毅,自任仇池之主。

    “如今兵败于略阳,桓某唯恐仇池生乱,会有人效仿你的事迹,篡权继位,屠戮仇池公的家眷。

    “不如让我派遣一军,护送仇池公回国,将家眷接往长安居住,你看如何?”

    杨初知道,所谓护送他前往仇池山接回家人,不过是幌子而已。

    桓熙真正的意图,还是趁机占领仇池。

    可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实在不容杨初拒绝。

    杨初也同样担心桓熙所言,国中发生动乱,有人趁机上位,杀其子嗣,夺其妻女。

    其中,最让杨初忌惮的,就是他那二弟杨俊。

    “能蒙桓公不杀之恩,已是侥幸,杨某感激不尽,如今桓公恩及杨某家人,让他们能有安身之所,杨某又怎敢拒绝。”

    桓熙闻言颔首,他转而看向邓羌,说道:

    “此战,破胡不曾贪功,我都看在眼中,今日再交付伱一桩差事。

    “我分你三千将士,由你护送仇池公回国,不得有误。”

    邓羌拱手道:

    “末将领命。”

    当邓羌出营召集三千将士,准备护送杨初前往仇池之时,哨骑也将王擢的首级带到了略阳城下。

    当天,以略阳权氏为代表的当地豪强打开城门,纷纷前往晋军大营拜谒桓熙。

    桓熙麾下的重要谋士权翼便是出自略阳权氏,故而,王擢对他们多有防备,这些人也找不到机会与桓熙联络。

    如今眼见王擢已死,自然不再需要桓熙去攻打城池。

    桓熙一如既往的态度亲和,只是他不曾领军进驻略阳城,如今王擢的主力已经崩溃,正该趁着前凉尚未东出,向西进发,抢占城池。

    在好言宽慰过略阳豪强,桓熙留杜胄守卫略阳,等待王猛从雍县派来官员交接城池。

    桓熙又集结俘虏,向他们宣读自己的均田政策,台下之人,无不眼冒精光。

    封建小农时代,民众以土地为生,无需怀疑这些降兵对于田地的渴望。

    桓熙随即释放俘虏,发放些许粮食,准许他们各自回乡,静候晋军前去为他们分田。

    降卒闻言,无不为此感恩戴德。

章节目录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钓鱼能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钓鱼能手并收藏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