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的来意我都明白,等回了长安,我自会过问此事。”

    桓熙面对着请愿的士人们,安抚道。

    他不可能大手一挥,人还没到长安,就宽赦那些犯官,这样做,对王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威信也是一种打击。

    敷衍过众人,驱散人群,队伍得以继续前进。

    永和六年(公元350年)九月二十四日,桓熙带着新婚妻子,在众人的簇拥之下,回到了他忠诚的长安。

    城门处,桓熙当众责怪王猛道:

    “先生事前为何不与我先商量。”

    王猛并未如众人预料的一般俯首请罪,他自有道理:

    “主公以猛为留守,托付以大事,许我专制之权,如今不过是扫除些虫豸,又何须劳烦主公。”

    桓熙长叹道:

    “唉!罢了!事已至此,再去追究,也不能挽回,还请先生释放被拘禁的官员。”

    犯官亲友们闻言,无不喜形于色,然而王猛却态度强硬道:

    “不可!国有国法,如今官员犯法,岂能轻纵!”

    说着,王猛从怀中拿出自己的军师将军印:

    “若主公执意开释犯官,王猛请求挂印离去。”

    桓熙看着王猛递过来的军师将军印,手足无措:

    “啊!这...”

    桓熙自然是不会去接的,他道:

    “先生快快收起来,何至于此!何至于此!”

    王猛这才收起了军师将军印,他正色道:

    “我之所以留他们的性命,就是等着主公回来,将他们明证典刑,还请主公下令,刀斧手早已准备,即刻便可行刑!”

    这话落在犯官亲友耳中,有如晴天霹雳,他们无不哭求:

    “桓公开恩啊!”

    甚至有人求向了王猛,希望他能高抬贵手。

    桓熙看着苦苦哀求的众人,对王猛道:

    “法不外乎人情,当日我兴兵北伐,是他们箪食壶浆,前来相迎,助我成事,今日我又怎么忍心看着他们被处以极刑。

    “有道是人孰无过,过能改之,善莫大焉,还请军师留下他们的性命。

    “若先生觉得宽纵他们不足以警示官吏,桓某愿意向先生求领二十鞭,代他们受过,以证视听!”

    众人无不惊呼,这一次轮到王猛手足无措:

    “这又怎生使得!”

    王猛无奈道:

    “罢了!既然主公为他们求情,王猛也不愿多造杀孽,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需得将他们流配边陲,以儆效尤。”

    犯官亲友们无不大喜,在王猛之前那般强硬的态度下,还能够保住性命,已经殊为不易。

    更何况,说是流配,但只要逢着大赦,就能回来,这年头,还没有十恶不赦的说法。

    况且贪腐也不在不能被赦免的十种重罪之列。

    犯官亲友们纷纷跪拜,以感激桓熙的恩德。

    在人前眼过这场戏,桓熙才与王猛同车进城,反倒将谢道韫留在了另一座马车上。

    没有了外人,二人说话也就放开了,桓熙叹道:

    “可惜今日没有过足戏瘾。”

    他的本意,还是想要王猛当众抽自己二十鞭子,但王猛又哪敢,二人通过信使私下沟通戏份时,王猛断然拒绝了这项提议。

    王猛闻言,苦笑不已,这世上,哪有臣子当众鞭笞君主的道理。

    桓熙转而问起了正事,他最挂心的还是接收迁民的准备工作。

    王猛昨日亲自巡察过一次,正如权翼所言,赵俱准备得很妥当,王猛在桓熙面前不吝溢美之词。

    桓熙问道:

    “从事中郎一职对于赵俱来说,确实是屈才了,我打算提拔他为军府主薄,先生以为如何?”

    王猛笑道:

    “主公既然有了决定,又何必再来问我,天水赵氏,为关陇士族之冠,而赵俱之才,亦能胜任主薄之位,下官别无意见。”

    桓熙的征东大将军幕府中,以军师将军王猛地位最高,总揽府事,以长史权翼次之,如今赵俱荣膺主薄,也将成为桓熙麾下的第三号文臣。

    对待士族,不能一味让步,也不能一味打压,恩威并施,刚柔并济,才是长久之道。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保证自身的强大。

    回到长安城中,谢道韫自然是被送去了京兆公府,而桓熙着径直去了军府,听取汇报。

    在他离开期间,关中发生的事情并不多,真正能称得上大事的,也就王猛整顿吏治这一条。

    关键也是因为桓熙不在,人心不安,王猛也不敢有太多的大动作。

    至于周边势力,可就热闹了。

    前凉方面,张重华耻于战败,重新起用大将谢艾,以谢艾镇守金城郡(今甘肃兰州),显然,那份和约不能带给张重华太多的安全感。

    张重华回到凉州以后,不再有东出之志,不仅荒诞政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钓鱼能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钓鱼能手并收藏东晋:我的权臣父亲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