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禁区。

    这里已经没有雪的影子,只有禁军撒的石灰。

    用木头和稻草搭的临时房子里,还能走动的,则被锁着。

    里面传来挠门的呼喊声:“我没病!我没病啊!放我出去!”

    已经没了行动能力的病人,或趴或躺在地上,虚弱地呻吟,连哭都哭不出来了。

    他们只要发现门前有人走过,就会爬出来,扒在门槛上,哀求着:“救救我,救救我……”

    病人足有千余人,而大夫只有十几个被禁军强征来的民间大夫。

    他们自己的处境跟病人也差不多,他们的任务不是开药方,而是确认病人的死活。

    每个时辰挨个检查,发现死去的病人,就拿草卷裹了,由禁军拖走。

    屋子里撒一层白石灰,接着关进来新的病人。

    虽然隔着棉口罩,但沈冬素还是觉得,呼吸间是血的腥味,和死尸体的臭味。

    如果瘟病真是皇后在长安城传播的,她希望老天开眼,让皇后感染瘟疫,被关到禁区。

    尝一尝这凄惨的死法。

    唯一还算好的就是,长安城物资丰富,这禁区建在城中,不像是建在山野,模具还算大。

    病人最多五人一间,不是百八十人放在一起,那样的活,传染的速度就更快了。

    现在她只要吩咐禁军,将病人按轻、重度来住,再将卫生条件弄好,做好消毒,省去了很多事。

    说实话,在她没踏进禁区之前,同来的太医也好,禁军也罢,依旧觉得这位娇小的凌王妃。

    是为凌王博清名,来沽名钓誉的。

    她肯定是在北区走一遍,然后便找一干净住所住着,每日差遣禁军押着太医去看诊病人。

    这瘟疫治好了,她大功一件。治不好,她都亲自来北区了,谁还能挑她的错吗?

    直到她真的亲自踏进禁区,甚至不顾官员的反对,让她先休息,由太医们去看诊。

    而是让人准备一个干净的房间,撒了生石灰,熬上药茶,取出药箱,便让人带病人来。

    同时三十二位太医同时问诊,每人配一个王府亲卫,即保护太医们的安全,又将来看诊病人的病例详细写上。

    让这些太医没想到的是,凌王妃送他们一人一个医箱,还将里面的工具一一教给他们如何使用。

    头一件便让他们称奇,一头挂在两耳上,一头可手持的圆形物件。

    凌王妃介绍说:“这个叫听诊器,专听心肺杂音的。这次疫症最主要的就是咳嗽,听这个听肺部情况最合适。”

    又有竹筒前面带个线针的东西,又听王妃道:“这个是针筒,可抽取身体的脓水,大的小的都有,便是腹部有积水也能抽取。”

    还有一个拿银环圈着的圆形水晶片,这明显是所有物品中最贵重的,因为只有三个。

    凌王妃一个,许元青一个,还有一个给了年纪最大的宣太医。

    那宣太医本能地往眼睛下一看,就惊讶的差点跌了。还是许元青眼疾手快捡了起来。

    只听凌王妃道:“此物叫放大镜,不光能看清病人身上的病症。还能看清病人的血、排排泄物等等东西的病变。”

    目前放大镜数量不多,凌王府的工匠正在连夜制造,这三枚咱们轮流着用。

    与此之外,凌王妃还下达了一个奇怪的吩咐,就是派人准备发青霉的蔬果,还有搜集百姓家腌制的陈年芥菜汁。

    她这一通安排,反而让这些太医们心稍安了一些。

    不知是凌王妃与他们一同进入禁区的原因,还是因为凌王妃胸有成竹的模样。

    总之太医们不再死气沉沉,而是认真投入工作,突然有种,也许真能找到治瘟疫的良方。

    治好了长安的瘟病,从此名垂青史!

    沈冬素安排完之后,正式看诊病人,先带来的是病症稍轻的病人。

    便是症状稍轻,也是面黄肌瘦,嘴生疮,流着黄水。

    初发症状是腹泻,接着是咳嗽,每个人的症状都各有不同,有的是拉到脱肛脱水。

    有的是咳的撕心裂肺,咳出血来。不管是什么症状,反正被拉进禁区之后,都是竖着进来,横着出去。

    在没研发出特效药之前,沈冬素因病人的情况不同,先开了几个方子,治咳嗽的、治腹泻的、治生疮的。

    然后就是跟太医们商讨方子,查本朝发生瘟疫的记录,看看那时的方子是否能用。

    她还下了一个新令,那就是病死的人,不能再拉到乱葬岗随便掩埋,而是火化。

    从她人一进北区,那感觉就像回到前世的防疫战场,忙的恨不得有个分身。

    月见从开始保护王妃的安全,变成负责王妃的饮食起居。

    因为沈冬素总是忘了吃饭,而吃汤汤水水的东西太过浪费时间。

    月见这个只会舞刀弄枪的姑娘,被迫学蒸馒头熬营养粥。

    将食物放温之后,定时催王妃吃。至于睡觉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叶秀双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秀双林并收藏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