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鞑子为祸北境。

    又失望于,津州陈氏明显早就知道点什么,只是一直在观望,应该是听到甲四带兵去围剿陈琼,才赶紧表态。

    不过比起旁的墙头草士族,津州陈家已经算好的了。当然,这其中陈落雪和陈黎肯定是占大半功劳的。

    她不能强求这些士族有大义精神,能跟幽州共进退。所以陈黎竟然亲自前来提供情报,她肯定是欢迎的。

    对月见道:“你亲自去,带陈黎去见庞先生。”

    月见走后,她慢慢走到书桌前,写起今天的孕期日记,加幽州城情况记录。

    又往地图上标志济州的地方,插上幽州的凌王旗。这一次,她要做的彻底一点,将整个济州收入麾下,绝不给士族第二次背刺的机会。

    同时,济州收入麾下,幽州于内便有了屏障,不管是常山、直沽、晋阳等北境州城,想向幽州发难,便得先越过济州。

    同时还能和津州呈三角之势,成为整个北境的中心,幽州从此再也不用担心北境不稳,大后方失守。

    她突然有点明白皇上为什么拉个吴王起来,和太子打擂台。如此一来,太子党就没有太多余力,将目光落到幽州上面。

    而是用更多的力量来对付吴王党,同时跟支持凌王的人不同,凌王是受寒门士族、底层百姓、商人、匠人这些底级阶级支持的。

    但在真正的上位者眼中,这些阶级的支持根本不值一提,特别是底层百姓,命如草芥一般的存在,有他们的支持又能如何?

    所以她这个凌王妃,虽然被百姓敬仰,受百姓爱戴。但在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眼中,依旧是个笑话,是个低贱的农女。

    是凌王在光州时不知受了什么刺激,娶的糟糠之妻。

    而吴王不同,支持吴王的也是士族,多是蜀中、陇右的士族。正好能跟支持太子的士族打擂台,也能从内部分化士族的团结。

    沈冬素思到及,越发觉得,留给幽州发展的时间不多了。

    太慢了,还是太慢了,从凌王来幽州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竟然还没平定北境,还给北境士族搞事的机会。

    凌王之前考虑的是远征,一切都为远征做准备,内部稳定最重要。

    那就把平定北境的事交给她吧!一切不稳定的因素,全部都要清除!

    她必须保证未来几年,幽州城是绝对安全的。

    凌墨萧不知道还要几年才能回来?而吴王和太子的纷争,同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落下帷幕。

    只要他俩的争斗完成,胜出者势必将目光投向幽州,绝对会想方设法灭了手握重权的另一个成年皇子。

    她本能地抚摸着肚子,突然想到当年凌墨萧找她商量,要签约假婚约的合同,列举了一系列,她当凌王妃的好处。

    那时她便知道,这是泼天富贵,这一单工作做好了,这辈子都衣食无忧,并且行医盖医馆的事,也变得轻而易举。

    但她也很清楚,高收入伴随着的高风险。而当她答应做凌墨萧真正的妻子时,已经做好准备,陪他一起承担所有风险。

    而现在,他们有孩子了。她必须更加坚强,无论如何,绝不能让自己的孩子生活在担惊受怕的环境中。

    同时,绝不能给那些人威胁到自己孩子的机会!

    这一刻,沈冬素想得很多,目标也更明确。

    与此同时,已经深入北疆腹地的凌墨萧,同样面临着一场危机。

    北疆的风雪更大,且在风雪的掩护下,敌人极难追寻。

    就连非常熟悉北疆地势和天气的异族人,也建议不要再追击,而是想办法避开风雪,否则,就算他们带了再多的御寒物资,也会有人和马冻死在风雪之中。

    凌墨萧接受了这个建议,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不可能在一年之内取得巨大的胜利。

    远征本来就需要时间,今年能探到北疆主力军的路线,已经是非常难得。

    在北疆寒冬时节,牧民都转入住到地窝子里,就是在地下挖深坑居住,以抵御地面上的风雪严寒。

    大军没有挖地窝子,这样太过耗时,万一敌人来袭,也不利于迎敌。

    凌墨萧看着舆图,正在选就近能建军塞的山林,突然亲卫通报,有人求见凌王。

    这话就很怪异了,北疆腹地,四面皆敌,谁会求见凌王?

    亲卫很及时地解释:“是一支流寇,汉人流寇。”

    这下凌墨萧就更好奇了,北疆腹地竟然会有汉人流寇?这般有本事的流寇,他一定要纳入麾下,让他们和异族人一样做向导。

    当然,前提是这些流寇不是北疆放出来的暗探。

    不要以为在北疆的汉人,便是大夏子民。他们也许早被鞑子俘虏的奴隶,也许是早流窜到北疆的大夏逃犯。

    早先北疆和大夏还未开战之时,还有商贸往来之时,商人之中便流传一句话,在北疆,最应该小心的不是牧民,不是马贼,而是别的汉人。

    但这些流寇看到凌王大军没有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叶秀双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叶秀双林并收藏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