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鸿禧告别了李治以后,内心中不免一阵波涛起伏。

    唐律中虽然规定雇佣者造成被雇佣者伤残或者死亡均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并不是很严格。

    大多数情况下雇佣者只需要赔偿少量的金钱就可以和被雇佣者或其家属达成和解。

    而且大多数的雇佣者都会想尽办法来寻找一些借口将主要的过错安排到受雇者的头上。

    如此一来他们需要支付的赔偿就会更少。

    这还只是那些普通雇佣者所能够使用的手段。

    一些稍有关系或是权势的雇佣者不但不用赔钱甚至还有可能让被雇佣者反过来赔偿他们的损失。

    阮鸿禧从未想过如李治这般显赫的身份居然还能为那些最底层的工人们考虑得如此之多。

    这让阮鸿禧从内心深处对李治升起了无比的敬佩,同时也让他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想法。

    因此从此以后在他管理下的工坊里工人们的待遇要比其它工坊好上很多。

    对于一个优秀的商人来说,抓紧一切时间快速地赚钱是最大的动力。

    因此天竺商人吉德回到天竺以后马上就雇请了大量的工人来帮他收集橡胶液。

    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他就收集到了整整两万斤。

    接下来他抓紧时间联系货船然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再一次返回了广州。

    李治匆忙地和他见了一面之后就以增加一面玻璃镜的价格让他将货物送到了长安城。

    此时的长安城外裴明礼早已在杨思齐的帮助下建好了几间工坊。

    其中一间用来生产胶丝渔网所用的胶丝。

    而另一间则用来生产各种橡胶内胆。

    这些内胆包括轮胎,以及各种球类。

    由于生产外胎的设备还在研发之中,因此生产内胎的工作倒是可以先缓一缓。

    不过各种球类的内胆却在李治的要求下先行生产了一些。

    另外打气筒之类的工具也都有生产。

    这几间工坊里雇请的工人并不多,真正用人多的工坊是编织渔网和缝制各种球类的外层。

    这些都是手工活,因此需要雇佣大量的工人。

    如此一来又给长安周边的百姓们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

    胶丝渔网刚刚投放到市场马上就引来了一些渔民的关注。

    不过由于价格较贵因此一时间没有什么人敢于尝试购买。

    于是负责销售渔网的那名掌柜就急匆匆地找到了裴明礼让他帮忙想想办法。

    裴明礼思考了一下对那名掌柜说道:“你去渔市中找几名渔获最少的商贩,让他们免费试用胶丝渔网。”

    卖网的掌柜问道:“大掌柜的意思是白送?”

    裴明礼摇头道:“当然不能白送,不过可以等到他们赚钱以后再来补上购买渔网的钱。”

    卖网掌柜问道:“如是其他商贩也提出如此要求又该如何?”

    裴明礼道:“自然是让他们去找银行贷款。”

    卖网掌柜马上就理解了裴明礼的意思。

    如今他要做的只是要让渔民们见识到胶丝渔网的好处。

    等到有人使用胶丝渔网捕到了大量的鱼获从而赚到了钱,其他人自然也会跟风购买。

    到那时渔网既然已经不愁卖自然也就无需再供人免费试用。

    于是很快卖网掌柜就联系了几个鱼贩,和他们商量好了试用条件。

    由于没有大规模的捕捞行为,因此这个时代的渔业资源极其丰富。

    那几名拿到渔网的鱼贩只是刚刚试用收获就比之前提高了两倍不止。

    随着连续几天的使用,胶丝渔网的优势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首先是胶丝渔网更加轻便且容易抛撒。

    其次胶丝渔网的面积更大,一次可以覆盖更大的水域。

    因此每一网的鱼获也就更多。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胶丝渔网无需经常晾晒,可以毫不停歇地连续使用。

    这就使得捕鱼的效率提高得更多。

    捕的鱼多了赚的自然也就更多,甚至有时候为了尽快将手中的鱼全部卖光他们还会主动降价。

    如此一来这几个渔民的摊位就吸引了更多的人前来购买。

    他们的成功很快就带动了其他渔民。

    大家都想要购买一张胶丝渔网。

    于是很快胶丝渔网的销售就开始火爆了起来。

    与此同时,裴明礼又开始扩建起了熟食工坊。

    他要为即将到来的渔业大丰收做好准备。

    很早之前李治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

    为了避免市场上的鱼价过低,他决定从渔民们的手中收购一些鲜鱼将它们做成罐头来进行销售。

    长安城的这一幕同时也在太原以及广州城发生着。

    胶丝渔网通过李治自己的供应链被送到这两座城市然后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锦绣盛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爱吃白马蜂蜜的峰师兄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爱吃白马蜂蜜的峰师兄并收藏锦绣盛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