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李宽此刻在场,或许她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帮着老爹澄清误会。

    毕竟难得见到皇祖父骂李二“竖子”,楚王殿下幸灾乐祸的成分只会更多。

    但眼下,李二却依旧觉得太上皇的行为是恼羞成怒。

    “父皇,宽儿前些天立了一桩奇功,此次蝗灾,他给朕筹集了整整三百万石粮食!”李二此时并没有往日在李渊面前的恭顺,他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悲愤:“不错,儿臣本来是要将裴寂发落的,也是宽儿向儿臣讨要的赏赐,就是赦免裴寂,他不想失去这位幼时就相交莫逆的好友,父皇……儿臣不明白,您为何要这样对宽儿?”

    “你……”李渊此刻脸上的表情可谓精彩,起初惊讶,尔后愤怒,接着转回感动,可感动之余,李渊莫名地和孙儿李泰有了同一个感觉,就是李宽什么时候背着自己干了这么大的一件事。

    “你等等,”意识到事情严重性的李渊,此刻已经恢复了上位者的睿智,他死死盯着李二,一字一顿道:“筹粮?这三百万石粮食是哪里筹得?又和裴寂有什么关系?”

    “父皇,事情都到这份上了,您还要……”李二刚想说您不必演戏了,可眼见李渊缓缓解下腰间的束带……

    这一刻,已经习惯用同样的方式支配儿子的恐惧的李二陛下,忽然觉得那种童年的恐惧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果然,这人呐,最怕往事“回旋镖”。

    “父皇,此事您当真不知? ”李二此时都不敢用狐疑的语气。

    “你先说是什么事。”李渊板着脸,他停下了解开束带的动作,指了指屏风后面:“你给朕安排的起居舍人还在这呢。”

    “颜术,出去。”李二想都没想,直接吩咐道:“接下来朕和太上皇所谈之事,你不必知晓。”

    “唯!”——颜术或许不懂什么叫知进退,但是他懂楚王。

    楚王立功的本事远不如他闯祸的本事,这是宫中所有史官的共同认知。

    所以在得知楚王立功这个破天荒的消息后,颜术几乎可以断定:这位大爷立功的手段一定很逆天,逆天到皇帝陛下出于某种原因的考虑,都不敢使其出现在史书上。

    而在颜术退下以后,李二斟酌再三,还是将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全部叙述了一遍。

    包括后来据李宽交代,皇祖母留给他的琉璃器,被他拿去换了这些粮食,所以他不过是在等价交易的情况下,买来了巴不得李唐江山倒下的关陇世家手中压根不打算卖的这三百万石粮。

    等李二将这些事情说完,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时辰。

    “所以……”无心再争吵的李渊此刻整个人仿佛苍老了十岁:“是裴寂心怀不轨在先,引诱宽儿入局,而宽儿在识破这一切后,带着恪儿摆了他们一道?”

    "正是如此,"李二点点头,随后道:“观音婢赠给宽儿的玉山别苑里,如今就藏着他当初冒充单翎买来的百十万石粮食,如今长安三县中,凡是归附五姓七望的豪商乡绅的库房中,已经堆积了先前他们承诺给宽儿的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而后来宽儿再次冒充单翎,从王家、郑家、卢家这三家手中购买的百万石粮食,再过几日,也会以同样的方式运抵长安,届时,就到了收网的时候。”

    “派人盯着那些豪商乡绅,”李渊抬头看了儿子一眼:“只要盯紧这到嘴边一百二十万石粮食,蝗灾之危,便可安然度过。那还未抵达的一百万石粮,不过是锦上添花,有自然好,反之其实也无关紧要了……”

    “儿臣知晓。”李二摆出一副受教的模样,此时的他,看着正在伤心却还不忘提醒自己的李渊,已经没了当初前来质问的底气。

    一时之间,李二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了。

    所以反倒是李渊率先打开了话匣。

    “裴寂当真想帮着那些关陇世家的家主,扶持恪儿上位,玩一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把戏?”李渊看着自己的儿子,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某种情绪。

    “父皇……”李二眼下已经有些后悔了,或许那竖子突然发疯,自己抽自己也说不准呢……

    “是了……”见李二不愿意说,李渊干脆自己挑破真相:“朕老啦,做不了他裴寂的靠山啦……呵呵……一辈子的情谊啊……”

    满脸颓然李渊缓缓坐回位置,他声音渐渐低沉下去,眼中亦俨然有了泪光闪烁。

    “父皇,”李二此时有些不忍道:“您也别太伤心,起码,宽儿那孩子是真心孝敬您,裴寂儿臣打算届时准许他告老。”

    “嘭!”

    “将他发配,莫要留在长安,朕此生不想再见他!”李渊猛地一锤案几:“朕没有对不起他们!既然一个个的都不想过安生日子,那就滚!滚得远远地!别再朕面前惹朕心烦!”

    “此事儿臣谨听父皇安排!”自从意识自己到误会了李渊,李二陛下就再也没有了跟父皇顶撞的勇气,况且从李渊先前的话语中,那个饱含深意的“他们”,可实实在在透露着某层含义:那些被李渊念着旧情,留下来身居高位的庸官们,如今或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唐好贤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君子六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君子六艺并收藏大唐好贤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