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领导参观完大唐重工未来的工厂后,领导们便开始启程前往大庆,参观商用版的采油虫测试。

    由于这次的测试,采油虫需要真正地深入几千米的地底,需要耗费的时间比较长。

    康驰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便把测试的任务交给了严辉,由他带着技术团队协助叁桶油完成测试。

    领导们都知道康驰正忙着搞光刻机,对也都表示理解。

    临走的时候,吕首长还特地转告他:

    “今年的杰青评选,张院士把你的名字推举了上去,以你今年的成果,评上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不过杰青的评选毕竟是小同行评议,我也不敢保证一定能评上……”

    “你可以跟吴院士也打打招呼,让他这边提前运作一下,两个芯片院士帮伱兜底,估计就十拿九稳了。”

    “杰青?”康驰有些疑惑地问道,“有什么用吗?”

    “……”

    吕首长沉默了片刻,才叹息道:“你没有在国家统筹的科研体系内呆过,可能对这个没什么概念。”

    “杰青虽然不能给你带来实际利益,但这是一项荣誉,可以证明你在学术界的地位和权威,同时杰青和长江也被称为‘院士的摇篮’……”

    院士的摇篮?

    康驰顿时眼睛一亮。

    吕首长前面说的那些,康驰压根就不在乎。

    学术地位和权威能干嘛?

    对他没鸟用。

    他的科研经费都是自己挣的,不像体制内的科研人员,需要这些背书才能更有底气立项和申请经费。

    不过院士这个称号,康驰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这称号听着就牛逼啊,

    顶着这称号,那就是在头上写了几个大字:

    我是大佬!

    走哪腰杆都直啊。

    康驰当即点头道:“这个可以有!我等会就打电话给吴老师。”

    ——

    当吴利鸿听到康驰要竞选杰青后,自然是开心地不得了,第一时间就拍着胸脯保证肯定没问题。

    不过很快,他就和张达远在推举单位上,产生了强烈的意见分歧。

    张达远认为是他先提出推举的,应该把康驰划在科技大学。

    但吴利鸿认为康驰是在苏省大学拿到博士学位,理因属于苏省大学。

    “但他现在不是毕业了吗?和你们苏省大学早就没关系了。”

    “谁说没关系了?他现在是我们苏省大学微电子学院的教授你不知道吗?”

    张达远顿时就惊了。

    “教授?这是什么时候的事?!”

    “刚刚!”

    “……”

    “不是老吴,你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了吧?那要你这么说,我现在也可以申请,让他当我们科大的客座教授。”

    “什么叫胡搅蛮缠?”吴利鸿一脸淡定地说道,“康驰前段时间就已经和我们达成了校企合作,投了十个亿的研发资金在光刻胶项目里,你就说他算不算我们研究所的研究员吧?就这情况,我能帮他申请个正教授你信不信?”

    十个亿?!

    听完这话,张达远彻底没话说了。

    可恶,

    可恨啊!

    当初华国电子学报的那个张洋,为什么在二选一的时候,没有选他张达远当康驰的审稿人!?

    想到自己张罗了这么久,最后却给苏省大学当了嫁衣,

    张达远就跟吃了答辩一样难受……

    ——

    康驰回到平江后的第二天,一份来自魔都的包裹就紧随其后,给了他一个小小的惊喜。

    这事还要从10月份说起。

    当时康驰让张晴帮大秦光学物色一下,看看国内有没有合适的相机研发团队,可以帮大秦光学买下来,张晴便一直把这事放在了心上。

    终于在11月初的时候,她找到了一家魔都的手机镜头研发制造公司。

    这家公司的老板是房地产起家的,当初赚了不少钱,后来听他做安防监控的朋友说,国产手机的摄像头,基本都来自索霓和叁星后,便萌生了造国产手机镜头的想法。

    现在手机上面的摄像头是越来越多,有些千元手机甚至都给安上了5个摄像头,仿佛谁镜头多谁就牛逼似的。

    “这不是卖手机,这特么是卖给岛国人卖摄像头啊!”

    这位来自东北的老板,从小就对小本子很反感,于是大手一挥,投了五千万搞手机摄像头。

    一开始,他们还只是采购零件,自己组装,

    后来发现这样不但赚不到钱,反而还亏钱。

    因为哪怕是同样的零件,换个人组装和贴牌就没人买账了,最后只能亏本贱卖。

    既然搞牛逼的不行,那就先搞低端市场,自研中低端镜头。

    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对技术完全不懂,对自研相机的难度没有一个清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五星造事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星造事包并收藏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