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里的康驰喝了口茶后,又接着说道:“磁约束路线的优势很明显,它可以大幅度降实验装置对材料的要求,维持聚变反应的时间也可以做得非常长。”

    “但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磁约束的能效比太低了,为了一直维持高强度的磁场,它需要耗费的能量非常大,输入和产出的比值提升难度相当大。”

    “在核聚变研究的初期阶段,人类主要以实验验证为主,因此托卡马克和仿星器能够成为主流,通过这些装置,我们也确实把核聚变成功地‘圈养’了起来。”

    “但光是‘圈养’还不够,随着核聚变研究逐渐从前期实验阶段转入商用阶段,点火时长其实已经逐渐变得不再重要了,而Q值的提升,才是往后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时候,磁约束装置的缺点,就会体现地越来越明显,这种完全依赖磁约束的装置,其实只是初期为了降低材料要求,迫不得已走才走的‘捷径’……”

    看到这里的的时候,钟维坚忍不住又暂停了视频,对程涛问道:“你怎么看?”

    程涛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我记得在康驰担任总工程师之前我就说过,感觉托卡马克已经到了死胡同。”

    “虽然康驰的加入,让我稍微又恢复了点信心,但如果现在连他都这么说的话,那说明这条路可能真的走不通了……”

    东方超环当初的成立,程涛曾经是最坚定有力的支持者,

    作为EAST项目的技术总顾问,他对东方超环付出的心血一点也不比钟维坚少,

    因此当听到程涛都这么说后,钟维坚对托卡马克原本坚定的信念,此刻也不禁产生了一丝动摇。

    但他很快就把这个可怕的念头强行压了下去,

    他始终坚信,科研的道路其实是相通的,区别只是不同路线的曲折程度,

    而在没有出真正的结果之前,谁也不敢肯定哪条路线是通还是不通,是平坦还是曲折的。

    平复一下心情后,钟维坚才继续看了下去。

    “所以您认为现在主流的磁约束装置,并不能帮助我们实现可控核聚变的商用化吗?”

    有个苏省大学物理系的老师,很快就在现场提出了钟维坚最想问的问题。

    “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康驰直接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当然,磁约束也并不是没有可取之处,在某些环节,磁约束的作用依然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刚刚我的用词,其实是‘完全依赖磁约束’。”

    “也就是说,您看好的其实是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的结合装置?”

    “是的。”康驰点了点头,打开了PPT的下一页,“这也是我接下来要和大家讲解的,其它非主流的可控核聚变技术路线。”

    “我们已经知道了,想要让核燃料发生核聚变的条件是高温和高压,这两个条件又是具有强关联性,压力越大温度自然也就越大。”

    “所以无论是磁约束还是惯性约束装置,除了需要控制住聚变发生后的能量,更大的目的,其实还是产生高压,让装置产生核聚变,也就是俗称的点火。”

    “其中磁约束装置因为磁压有限,所以一直以来都是靠延长反应时间,直白点说就是文火慢熬,因此核聚变产生的能量相对平稳且效率较低,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维持磁压。”

    “既然磁约束不给力,效率又低,那有没有可能通过加入外力,来帮助装置加压?”

    “这就是刚刚这位老师提到的,磁约束和惯性约束的结合装置,用专业术语来说,就是磁化靶装置。”

    “所以要了解什么是磁化靶装置,我们首先就得知道什么叫磁约束和惯性约束。”

    “其中磁约束刚刚我也说过了,它是目前的主要方向,但惯性约束的发展,其实也并不慢,甚至有些方案理论上比磁约束还更容易实现。”

    “惯性的意思,就是通过施加外力,让核燃料以极高的速度碰撞在一起,从而产生聚变反应,其实氢弹就是利用惯性约束造出来的。”

    说到这里,康驰直接拉过了一個黑板,在上面画了椭圆:

    “这是个氢弹,我们首先会在里面放一颗原子弹,同时在另一边放置氘化锂,然后引爆里面的原子弹。”

    “原子弹爆炸后,会发出高能的X射线,这些射线撞击到外壳后,会发生反弹,然后聚集到氘化锂上,氘化锂表面的烧蚀材料在高温下膨胀融化,产生的冲击波把氘化锂向内压缩,同时原子弹产爆炸会产生大量的中子,他们会和锂原子产生反应,变成氦+氚。”

    “然后大量的氘和氚在氢弹这个非常小的空间活动,然后撞击发生核聚变,于是砰——氢弹就炸了。”

    视频放到这里的时候,上面的弹幕可想而知有多少了……

    “砰一下可还行?”

    “卧槽,康总这是在教我们造氢弹?”

    “瞬间感觉就不困了!”

    “好家伙,直播造氢弹?康总你可真刑啊!”

    “想多了,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五星造事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五星造事包并收藏科技强国从升级镜头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