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云并不回应,见着祝明月和林婉婉尚且披散着头发。“两位娘子,且梳头吧。”

    “不能把头发放着吗?”林婉婉指着头发说。

    素云不以为意,知道两地风俗迥异,只得直言,“在大吴女子披头散发不合礼仪。”

    见过贞娘长到大腿的头发,比照着素云的发型,自觉没有足够的发量梳成,两人索性拿着一旁的钗环头绳自己动手。

    祝明月脑后裹了一个纂,用发钗固定。林婉婉梳两条马尾辫,更像是民国女学生。段晓棠上前帮忙编辫子,林婉婉抬头看着段晓棠失败的丸子头,说道:“真羡慕你呀。”惹得人扭头笑起来。

    林婉婉捏着马尾辫梢,歪着头笑着问素云,“这样可以吗?”

    素云呐呐,没想到异乡服饰礼仪竟然如此简洁,只得回答:“也行。”好在不是披头散发的模样了。“稍后婢子着人送夕食过来,三位娘子若有事便交待院中奴婢。”

    “好,素云,谢谢你”

    “婢子告退。”

    素云又到杜乔屋外交待一番方才离开。

    迈出小院素云忍不住叹口气,公子娘子对房段两位郎君有招揽之意,却没算到段郎君成了段娘子,此事还要禀报三娘子。

    祝明月想的没错,只是没算到素云即不是白旻也不是白湛的人,而是白三娘的贴身女婢,按照世俗规矩,只效忠一人,一言一行先得主人首肯。庄园内人手紧张,白旻只得借用妹妹的人手张罗。

    一会后几个小丫鬟送来了饭食,杜乔自在屋中用餐。三人一脑门官司,没闲情再去套近乎,索性关起门来吃饭。唯一不习惯的是低矮的坐式家具。

    “我五点以后不吃东西。”林婉婉看着眼前的食物全无食欲。

    “下一顿还不知道在哪呢,多少吃点。”段晓棠劝解道。

    林婉婉叹口气,反过来劝着没有动筷的祝明月:“饿到犯了胃病,我可没辙。”

    迫于现实三人英勇就义般动了筷子,果真没辜负期待。饭菜没盐没味,饼子又干又硬。“其实食堂菜也不错。”林婉婉突然说着。曾经不知道珍惜,现在怀念毫无意义。

    庄园正厅,灯火辉煌,白氏三兄妹分坐用餐。素云浅步迈入:“禀大公子三娘子二公子,俱已安置妥当。”

    “杜段二位呢?”上位的白旻头也不抬问着。

    “客院拨了一个小院子,分住在东西厢房,衣物饭食俱已送去。”接着补充道:“段郎君将她两位姐妹带了过去。”

    白旻微微颔首,应该是那两个奇装异服的女子。“二人行止如何?”

    素云回到道:“杜郎君待人接物有礼有节,至于段氏三人,因为风俗迥异,倒闹了笑话。”言语中却无轻慢取笑之意。

    杜乔出身来历清楚明白,素云提到“风俗迥异”四个字,白旻知意:“三人是何出身。”

    素云细细将三人的说法复述,白湛听完笑着,“西迁汉人,居于未名谷地,外事不知。不是《桃花源记》吗?”

    反用《桃花源记》,编的有理有据,三个活生生的人,行为举止异于中原汉人。唯一欠缺的是三人的出身背景,反倒显得更为真实。

    “闹的什么笑话?说来听听。”白湛问着。

    “一见面,段郎君便呼婢子“美女”,一阵羞窘,以为自己是什么沉鱼落雁的人物。”素云是白三娘贴身人,自然与两位公子亲近。

    三兄妹听来素云话语中并无不悦之意,轻浮之言应只是误会。

    “原来当地风俗,陌生女子皆称美女,并非调笑。”素云解释着。

    “那男子呢?”白湛对异地文化颇有兴趣。

    “帅哥。”素云对着白湛说着。

    “领袖之人?”

    “意为英俊的男子。”素云解释。

    白旻和白三娘笑起来,帅哥美女倒是相互对应。素云接着说:“又或者称呼男女为哥姐,取自家兄姐之意,只要比父母年轻者皆称呼哥哥姐姐。”此时亦有儿子称呼父亲为哥哥,庶出儿女称呼生母为姐姐的习俗。

    “看来当地风俗重相貌,尚年轻。”白三娘一语中的。

    “与中原迥异。”白旻说着,中原重老尚老。

    “她们询问婢子本地如何称呼。”素云卖个关子。

    “郎君娘子,还能是什么?”白湛不解。

    “婢子亦是如此回答,他们听过说再不敢随便招呼陌生人了。”

    “为何?”

    “因为在他们家乡,郎君娘子只有一个意思,夫妻间昵称。”素云笑着解释。

    白湛哈哈大笑,大吴夫妻间也有彼此如此称呼的,但只是众多意义中的一个。想到段氏三人的纠结,的确好笑。

    宴毕,白三娘回到房间对镜卸去身上首饰,侍女手执木梳轻轻疏通头发。昏黄的灯光下,白三娘一脸惊异:“女郎?”

    素云躬身立于一旁,“是。”

    白三娘手上把玩一支珠钗,“差点没看出来,”珠光熠熠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灯阑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灯阑珊并收藏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