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致谢二为求庇佑。

    祝明月暗叹白三娘为人厚道,主动提出庇护之意。“我们三人散漫惯了,高门大户规矩不习惯,想着在外或买或赁屋居住。”

    “也好,”白三娘道:“你们可记得常来白家找我说话。”

    在门口送别时,白三娘问出心头疑惑,“我生在后宅,为何找上我呢?”

    祝明月微微一笑,“因为只有三娘子你,才能理解同为女子的惶恐与勇气。”

    白三娘顿时领会,“的确如此。”

    夜色沉沉之下,书房内烛火通明。

    梁国公白隽挺着大肚子坐在中间,手上握着《孙膑兵法》,一边看一边拍着自己的大肚子。

    待将书卷放下,白湛凑过来问,“父亲觉得如何?”问的是真假。

    “虽有些许不合时宜之处,但孙膑之时尚车战,不似如今以骑兵为重。可惜只剩残篇。”如此说,自然兵书为真。“大郎,抄写后长安和晋阳老宅各放几份。”

    梁国公才是白家诸人中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年轻时也算一员骁将。如今担着沉迷酒色的帽子,一来避免天子也是他好表弟的猜忌,二来长子长成能掌住家中事务,三来本身骨子里就是爱享乐的。

    几重因素之下,他自然昏聩了。

    “那红薯你们看得如何?”这才是真正紧要的东西,若真能种出来,不论拿来博声名还是扩充实力都是上上之选。

    兵书为真,红薯的可靠性又上去几分。那句“反正不要钱,不如试一试”正中下怀。

    不求三千斤,产量对折一千五百斤亦是极为可观。

    “看了附带的种植说明,”写的实在详细,白湛挺起胸膛,“我觉得我也能种。”

    白旻笑道:“二郎,你痴长到十五岁,可曾下过地。”复又向白隽请命,“父亲,不如我这就吩咐下去,在庄子上的种了。”

    白隽思考一会,“带去长安田庄,挑几个嘴紧的奴仆。”

    “长安闲杂人等众多……”白旻说的闲杂人员,实际指的天子和其他重臣,消息容易走漏。

    “谁说种的粮食,这不是给你妹妹种的花吗!”白隽下定决心,这等紧要东西还是放在眼皮底下放心,连理由都找好了。何况红薯果实长在地下,隐蔽性极高。

    白湛少年心性,“红薯似乎不开花。”

    “不是会爬藤么,”老父亲玩笑般戳戳儿子脑袋,“赏叶子。”

    “不过他们三人到底有些胡闹,若遇到不知轻重的真将红薯烤了,才是追悔莫及。”白隽夸赞道:“还是我们三娘明事理。”

    “段郎君不沾事,祝娘子林娘子两位女郎,自然是寻女儿说话方便。”白三娘主动解释原因。

    白隽道:“最重要的是三娘慧眼识珠。”白家兄弟两纷纷附和。

章节目录

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灯阑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灯阑珊并收藏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