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大山向阳缓坡高处上的一块平地上落户安家,一侧有着一条终年流水不断的小水沟,作为饮用水源。

    搭了茅草房、刀耕火种,这才渐渐有了现如今的老屋,扎下了根,随着时间推移,和村里人熟络起来,成了石河子村的一部分。

    后来,又零散来过几户人家,大都和陈安的阿公一样,以差不多的方式在山里落了户,为了选个比较好点的位置建房子,住得比较分散,也就是原住的几户人家比较集中,几十年下来,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也就是现在的生产队。

    虽属于蜀地,但位置太偏僻,距离最近的桃源小镇,都有十里地,至于到最近的县城,跟去陕西的汉中差不多,都是近百里的山路。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话不是盖的。

    早年间只是些崎岖陡峭的小道,后来才合众人的力,在政府的帮忙下,出义务工,从村里开了一条通往镇上的三米宽的土路,算是方便了一些。

    陈安一路回去,没遇到什么人,只是远远地看到大路上有十来个人,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从外边回来。

    陈安认出,那是生产队派到外边务工赚钱的副业队,都是有手艺的石匠、木匠,到外面帮人修堤建坝,筑基建房的。

    留在队里从事生产的人,一年到头,见不到什么钱,平日里也就指望着从鸡屁股里边抠出来的鸡蛋换个三分五分,帮补家用,还有就是年底的时候,养着的猪宰杀后上交半数换得三四十块钱,还得交上三块钱的屠宰税,再想见到钱,就得靠副业队了。

    一年下来的工分够不够换到一家子的口粮都不知道,更别提换钱了。

    副业队的人回来了,意味着年底清算工分换粮的时候到了。

    想到这件事,陈安忍不住嘀咕:“应该就是明天的事了。千万不能呆屋头,得找地方耍两天……不然遭不住!”

章节目录

1980巴山猎耕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指尖灵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指尖灵并收藏1980巴山猎耕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