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岂能怪罪于孙卿?你们都起来吧!”

    “谢皇上不罪之恩!”

    话落,一众官吏这才敢起身回话,并对圣恩表示感激。

    “谢皇上!”

    回到原有位子上后,朱由校又开口问了一句:“如此一来,这石门只怕是要因此受灾,暂且将他们安置于其他地方倒也不是个长久之计,

    这赈济灾民是朝廷不容推卸之责,叶首辅,朕命你立刻前去筹拨专款,指派专人投入赈灾,

    李从心,朝中重大营造工程属你执掌,你去派人修筑那堤坝,避免水位上涨殃及其他城镇,除此之外,朕还要你排除万难,尽快协助他们避免水泛成灾!

    赵南星,你身为地方官员,这石门之事由你掌管,朕唯恐那溃堤成灾,倘若不能查明原因,永除后患朕将会因此迁怒于你!你可要有心理准备。”

    朱由校语气温和,可对于一种官员而言却是一道诡异的催命符,令他们害怕不已。

    “是!老臣遵旨!”

    接到圣上口谕的官员皆是这般说道,他们知道这水灾一旦促成将会造成多大的危害,当然不容小看。

    若真只是天灾那也就罢了,怕就怕在这是有人刻意而为之。

    唐剑秋心想:“陛下在位时期,地方上腐败极其严重,官吏们搞出许多苛捐杂税,肆意盘剥贫苦老百姓,

    造成老百姓食不果腹流离失所,农民起义之势如地火运行,只怕此事为人祸,若是没有记错梦中自会有人举荐我干涉审理此案。”

    虽说为陛下排忧解劳,解万民之苦乃是莫大的殊誉,可经历过前世之苦让他逐渐看清,他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吃力不讨好且还遭人恨的。

    倘若陛下执意让他受理此案他不得不从;

    而接下来朱由校的一番话更是让他深陷其中:“朕认为需要一刚正不阿,且素有查案之能为人审理此案,诸位爱卿可有推荐?”

    “说来我大明朝中有不少清廉官员,若是要举例一二就有赵南星大人,唐国栋大人,

    乔允升大人以及苏景大人亦是人人敬仰的清官,当然,这朝中素有青天之誉的远不止这几位大人,以上官员皆为公正无私之辈,若真是要老臣举荐的确有点难办,

    说来这具有明察秋毫且有能力职责的就少之又少,因此臣斗胆向大人请出唐剑秋唐大人。”

    那人说完便撇向唐剑秋,唐剑秋闻言不由得心头一颤,即便有个心理准备再听到这话的时候还是会感到有些意外。

    “陛……”

    唐剑秋正要张嘴说些什么却被赵南星打断,“钱大人所言甚是,臣也以为此事交于唐剑秋处理最为合适,

    何况明太祖设御用拱卫司就是为了监察查证不法之事,而北镇抚司拥有特权,还不用经过司法机构,

    外部任务相对而言较多,且不说他们的能力与否单凭他们的权利更是让一众官兵畏之,想必还能起到震慑作用。”

    “臣也以为北镇抚司镇抚使适合担任这一职权,何况有了这层身份还能方便许多。”

    说话的正是孙承宗,说完他便情不自禁的看向赵南星,两人像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一般。

    闻言,唐银很是愤恨,凭什么他唐剑秋不过才年过二十就位居从四品?而他也只是个区区六品!

    这也就罢了,还因此遭到皇上乃至这么多官员器重!试问这般还要他何用?

    乔允升借此机会又添上一笔:“宫中大小事情皆是由北镇抚司负责,何况北镇抚司在东城有一定职权,

    再说,唐剑秋素有青天之誉且办事效率较高,无论是地方百姓还是当地官员皆对锦衣卫畏惧,不如将此事交由镇抚使处理?”

    “这……”

    唐剑秋有所迟疑,虽然说今世跟乔允升打好了关系却没想到他还会力荐自己,这倒是让他感到意外。

    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他知道乔允升为人。

    赵南星,孙承宗,乔允升等皆是东林党成员,他们这么做一定有着原因。

    一部分官吏听后并未说些什么,即便有人自荐也未必能审理此案,对于他们而言这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谁能接手就拿去便是。

    此事若是做好了自是会得到皇帝夸奖,可要是做的不好只怕是要让皇上将罪。

    他们明里头是不敢得罪的,但暗地里却在计划着怎么让唐剑秋罢官,不过是碍于没有机会罢了,若是让他们瞅准机会又怎会轻易放过?

    朱由校听着觉得也有一定道理,而后又将目光放到了唐剑秋身上。

    “如此说来倒也有一定道理,唐爱卿何在?”

    “臣在!”

    唐剑秋正要上前,却发现同朝为官且为同姓之人的唐国栋,唐银,唐剑秋的大哥乃至二哥几乎都是下意识的回话,这可让人朱由校打的措手不及。

    他略显尴尬的说道:“朕许久未上朝,倒是忘了朝中有几位同姓爱卿,唐剑秋,朕唤你前来。”

    “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镇抚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若水三秋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若水三秋酱并收藏大明镇抚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