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的沈青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够在省委一把手面前,侃侃而谈一个地方如何发展的事情。

    但今时今日,事实摆在眼前。

    听完了他的话,不管是孟光明,还是沈振山,谁也没吭声。

    两个人都深深的陷入了沉思当中。

    沈振山想的是,如果继续这么发展下去,会不会对省里的社会治安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这是他身为省政法委书记必须要考虑的事情。

    而孟光明作为整个江北省的一把手,他考虑的是沈青云所说的这件事,在整个江北省有多严重,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在其位谋其政,所处的位置不一样,考虑事情的角度自然也不一样。

    许久之后。

    孟光明抬起头看了沈青云一眼,笑着说道:“青云,看样子这两年在基层,你成长了许多啊。”

    一个年轻人,能够说出这种话来,在孟光明看来,沈青云无疑是非常成熟的。

    很多人可能根本都意识不到老百姓的疾苦,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的仕途顺利与否,升迁速度快不快,政绩多不多。

    但沈青云却偏偏能够看到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

    “见了一些人,了解了一些情况,就明白了。”

    沈青云坦然说道。

    他说这几句话的时候,绝对是发自肺腑的。

    前世的一些经历,再加上这辈子在富民县的诸多见闻,还有对龙湖县这边一些情况的调研,真的让沈青云意识到,江北省的一些问题真的很严重。

    其实下岗这个事情,或者说国企破产,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八十年代中期,就已经有国营企业宣布破产了。

    到了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某位副国级领导就公开对记者表示:“国企要减少滞销产品生产,压缩长线产品库存,现在无论如何要解决几百亿元的库存积压问题……当前国内赤字这么大、银行透支这么多,已经难以为继,还减什么税?还让什么利?”

    他说的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套话,而是实话。

    那时国内大量国企已经陷入生存艰难的困境,老旧的体制和庞大的赤字已经让政府撑不住了,下岗潮开始在全国蔓延。

    沈青云前段时间在党校学习的时候,曾经看到过一份资料,在那份资料上面显示,九十年代初,我国许多国企虽早已到了破产边缘。

    但毕竟都是国家几代人艰苦奋斗出来的成果,国家自然一个都不愿意放弃。

    即使在垂死挣扎的边缘,也都会极力延续每一家国企的命运。

    整个九十年代,国企改革的重点是试点建立国有企业股份制。

    这段时间里,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各地都在摸石头过河寻找可行方法。

    先后有几千家国企参与了试点,结果有好有坏。

    而直到九十年代末期,上面才终于从实践中总结出来一条深刻的道理:要想把数以万计的国企都拯救回来是不可能的!

    富余职工分流下岗,势在必行!

    紧接着便是最大的一波下岗潮。

    这一次的国企改革的结果,是从九八年到零六年,国有企业减少了一半,但利润却增长了二十倍。

    这里面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说明之前的国企里,至少有一半人是在混日子的,明明一个人可以干完的工作,偏偏要好几个工人一起,还推三阻四,拖延怠工。

    当然。

    下岗潮确实解决了国企的经营困境,但下岗的工人就没那么好受了。

    下岗不仅丢失了铁饭碗,而且连生活保障都顾不。

    曾经引以为傲的工人身份没了,要知道在我们的国家里,工农才是国家的主人,这种身份是全世界人所羡慕的。

    如今,这层心里上安全感和优越感没了,寄托几代人的工厂没有了,这种心里落差比丢饭碗重要的多。

    农村里的人丢了工作还可以回农村种田,再怎么困难也有退路。

    而城市里下岗的工人生存则艰难的多。

    大量下岗职工流入到社会后,迫于生计选择去从事原先看不上的社会底层工作,蹬三轮、摆地摊、做清洁,和进城农民工抢生存空间。

    时至今日,随着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愈发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矛盾渐渐日益突出,那些人的怨气也越来越大,再加上碰到张春梅这种干部,所以才会发生了之前的群体事件。

    “青云,你觉得,要怎么解决现在这个难题?”

    孟光明忽然看向沈青云,貌似随意的问道:“说说你的看法。”

    “我?”

    沈青云一怔,下意识的看向了父亲。

    沈振山也有些奇怪,不解的对孟光明问道:“孟书记,他才多大,参加工作没几年,根本就不了解基层的情况。”

    毕竟这是涉及到国家地方大政方针政策的事情,他可不敢让儿子随便乱说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晨星天使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晨星天使并收藏官场:从一等功臣到省委书记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