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除了奥地利和俄国,他们还暗中怂恿了哪些国家与我齐国作对?——

    7月29日,克里特岛以北三十公里海域,正在上演一场紧张的海上追逐战。

    六七艘排水量500吨的加莱塞桨帆船迅速地划过水面,以半月形的阵势朝前方正在奔逃的两艘三桅帆船包抄而去,试图凭借迅捷的速度将其拦截。

    加莱塞桨帆船最早是威尼斯人作为运输奢侈品(香料、丝绸、瓷器、没药等)的商用桨帆船,纵行于地中海东部海域。但随着16世纪地中海东部贸易的萎缩以及与奥斯曼人的频繁交战而变得“无用武之地”,无奈之下,威尼斯人把它改造成战舰应用于和奥斯曼人的战争之中,并在1571年的勒班托海战中,大放异彩。

    作为一种使用帆桨混合驱动力的船只,加莱塞船要比加莱船更依赖风帆,因为它的船身更大更重,同时,它在微风或者无风的海况下,凭借众多的桨手,依旧可以保持较高航速。配置的火炮通常被集中在船首和船尾两端,加莱塞早期舰载火炮不过20余门——主要是能破坏敌舰船体的常规火炮,到了上个世纪中期,威尼斯人将其被加强到30-40门,以取得对奥斯曼海军的火力优势。

    没错,这几艘加莱塞战舰正是隶属于威尼斯共和国海军旗下,巡航游曳于爱琴海,袭击往来的奥斯曼商船。

    然而,那两艘三桅帆船的桅杆上却赫然悬挂着几面黄龙旗,明显是属于齐国籍商船。按理说,威尼斯海军不应该袭击第三方的船只,因为,此举很可能会引发与齐国之间的冲突。

    但威尼斯人偏偏就做了这种事!

    其实,早在四五十年前,随着齐国政治和商业势力渗透至地中海地区,便不可避免地与威尼斯人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众所周知,威尼斯最主要的外部威胁来自奥斯曼,自1453年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便同威尼斯进行了延续二百余年的海战。在奥斯曼人持续打击下,威尼斯在巴尔干和地中海的殖民领地几乎丧失殆尽。

    而位于大洋深处的齐国迅速崛起后,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它竟然就跟奥斯曼人勾勾搭搭起来,并借助他们的影响力,一头闯入地中海。

    要说齐国在财政上和军事上不遗余力地支持奥斯曼帝国,那倒也罢了,无非就是给威尼斯共和国增加一点军事压力,但有奥地利人等一众天主教伙伴在旁支应下,倒也能勉强应付奥斯曼帝国一次又一次的军事进攻。

    可是,齐国人在倾力支援奥斯曼帝国之余,他们还凭借强大的工业生产力和迅速织就的商业网络,不断挤压威尼斯人的商业势力,蚕食他们在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利益。

    要知道,威尼斯本身就不以工业生产赖以存身,所从事的都是转手贸易,主要是将东方的胡椒、肉桂、丁香、蔗糖、宝石、丝织品等运往西欧各地高价出售,其贸易总额每年达数十万杜卡特。再加上威尼斯独有的玻璃制造技术,更是让他们赚取海量的财富,数钱数到手抽筋。

    正因为国家富庶,财力充沛,小小的威尼斯才能力抗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两百余年,而始终屹立不倒。

    可如今,那些赚钱的东方商品都控制在齐国商人手里,以汹涌的贸易量和遍布的商业网络将威尼斯商人打得体无完肤。曾经倚为暴利的玻璃产业,更是让齐国人做成了“大路货”,让无数的威尼斯玻璃工场和手工业者破产。

    如此一来,威尼斯共和国的财政立时陷入困境当中,在军事投入方面也有些力不从心。要不然,也不至于在近几十年来,被奥斯曼人接连暴揍,陆续丢掉了莫登、科伦、纳瓦里诺,摩里亚(今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及附近所有岛屿。

    夺人生意,如杀人父母!更不要说,齐国人的“资敌行为”和经济扩张已经严重威胁到威尼斯的生死存亡了。

    不过,囿于一直面临奥斯曼帝国的军事压力,威尼斯人一直隐忍不发,但也在等待合适的机会,籍以报复齐国。

    半年前,英格兰就不断派使者游说威尼斯人,要他们在即将爆发的英齐战争中,能站在他们一边。当然,英格兰人也不期望威尼斯日益衰败的海军能开出地中海,与英格皇家海军联合共击齐国海军。

    英格兰人建议威尼斯人,一旦英齐战争爆发,齐国海军主力舰队被英格兰海军牵制住后,可以调集大量海军舰船在爱琴海以及奥斯曼沿海地区,拦截和袭击齐国商船。一者,可以打击齐国的地中海贸易,稍稍扭转一下威尼斯商人的颓势;二者,可切断奥斯曼帝国从埃及等北非地区获取物资输入的通道,为哈布斯堡王朝进攻创造有利条件。

    众所周知,奥斯曼帝国海军在勒班托海战之后,便就此衰落凋零,已无法完全掌控地中海制海权,仅能维持沿海地区的防卫,面对威尼斯海军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只能龟缩于港口,依托岸防火炮的掩护,抵挡他们的进攻。

    因而,奥斯曼人早在一百多年前,便将大量的地中海运输工作交给外国人。先是法国人,后来是荷兰人、英格兰人,以及部分阿拉伯人。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重庆老Q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重庆老Q并收藏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