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再申请。

    “每个人两套,一套穿,一套换洗···”

    确定冬军装之后,到具体数量上,李云龙犹豫了一会,先是想写每人两套,然后思索了一会,最后还是填写了四套。

    “训练容易弄脏弄湿衣物,这大冬天的,冬军装不容易干,所以四套备用,合情合理。”

    李云龙嘀嘀咕咕自我解释了一通。

    随后,李云龙将目光继续在清单中寻找。

    他目光没有转向60迫击炮,九二式重机枪,德制马克沁重机枪,掷弹筒这些强有力的武器,而是继续在普通装备区打转悠。

    装备,不仅仅是枪支弹药,还包括军装,帽子,鞋子,甚至绑腿。

    作为十几年老兵,爬过雪山,走过草地,李云龙深谙这些普通的,不起眼的装备,在行军和战斗中的巨大作用。

    当年过雪山过草地,很多战士之所以能支撑下来,靠的就是一根丝毫不起眼的绑腿。

    所以,第四个装备李大团长选择了军鞋。

    根据详细资料介绍——这种军鞋,轻巧,坚固,具备一定防水能力,保暖性也不错,非常适合秋冬春季山地行走。

    能保护战士的脚丫子,提高行军速度,防止崴脚,还能保护战士们的脚掌免受战场残留弹片刺伤,以及脚踝免受刺伤。

    随鞋子,附带五双袜子。

    一双鞋子,一双好的鞋子,一双适合的鞋子,对以徒步为主的八路军来说,作用有多大,李云龙有着无比深刻的体会。

    如果过草地,爬雪山的时候,全军战士能有一双适合的军鞋,那么,倒在半路上的战士,能降一成,甚至更多。

    在这山区多的晋地,一双好的军鞋,能极大的提升部队战斗力,也能很直观的减少伤亡。

    第五件装备,李云龙终于开始选择武器装备了。

    没有任何犹豫,

    李云龙直接选择了60迫击炮,以及掷弹筒。

    清单中,武器和弹药是在一起的,所以,选择了武器,就等于选择了弹药。

    “步枪,就用三八大盖先凑合一下吧。”

    确定六种武器装备之后,李云龙自言自语道。

    考虑到后勤补给的便捷性,一支部队,最好的是将步枪子弹和班用轻机枪子弹做到统一,重机枪子弹最好也能统一。

    清单中虽然有毛瑟步枪,还有德造马克沁,使用的都是毛瑟尖头弹。

    将独立团做到子弹统一没有问题。

    但李云龙集合数年,过百次和鬼子交战的经验分析,对于运动战,游击战,伏击战为主的独立团而言,掷弹筒在战场上的作用,远大于步枪。

    尤其是目前,八路军新兵比较多,而且缺乏训练的情况,

    与其让一个步兵班的战士人手一把步枪,还不如给每个班配备两挺捷克式,让老兵在使用机枪的同时,帮、传、带新兵,依靠强火力,提高新兵生存几率,迅速积累实战经验。

    当然,步枪作为火力补充,是不可或缺的。

    但最快一个月,最慢两个月,独立团就能有步枪了。

    确定新物资种类后,

    李云龙开始针对现有物资,调整独立团的编组。

    虽然部队有统一的部队编组,但由于武器弹药的严重匮乏,以及和鬼子斗争的复杂性,基干团指挥官对部其指挥部队的具体编组,往往有极大的自主权。

    稍加思考,李云龙定下了,

    独立团一个步兵班十二个人,正副班长,两个三人一组的捷克式机枪组,一个两人的掷弹筒组,以及两个人的步枪手。

    合计装备五支二十响驳壳枪,两挺捷克式,一具掷弹筒,四支三八大盖。

    具体是,

    正副班长装备驳壳枪,

    机枪组三人,主射手装备机枪,副射手装备驳壳枪,弹药手装备三八大盖。掷弹筒组两人,主射手装备掷弹筒,副射手装备驳壳枪。步枪手装备三八大盖。

    “一个步兵班,三个火力点。”

    “比鬼子步兵班强一半火力。”

    “到一百米以内之后,到二十响驳壳枪火力发挥距离,甚至是鬼子步兵班的两倍。”

    看着自己琢磨出来的步兵班编组和装备,李云龙有些迫不及待的想指挥这支部队和鬼子来上一场了。

    班组火力,是鬼子一点五至两倍!

    他什么时候打过这么富裕的仗?

    班组火力搭建好之后,后续编制李云龙随手拈来。

    三个步兵班一个排,加上正副排长、三人通讯组的排部,一个排合计四十二人。

    三个排一个连,连部还有一个十人炊事班,一个十四人的排部,全连合计一百五十人。

    三个连一个营。

    营部设立一个迫击炮排,装备三门60迫击炮,必要的时候,60迫击炮可以下方到连一级,增强火力,并给与连级单独作战的能力。

    炮兵排规模比步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的客户李云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扑街写手路人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扑街写手路人甲并收藏我的客户李云龙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