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的不满如同暗流涌动,在朝堂上掀起了一阵波澜。

    他站在群臣之首,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一丝阴鸷。

    他深深吸了口气,试图平复内心的怒火,然后迈步向前,对赵璎珞躬身行礼道:“公主殿下,微臣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赵璎珞坐在龙椅上,目光如炬地扫视着群臣。

    她早已料到秦桧会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决定,淡淡地说道:“秦大人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秦桧直起身子,义正言辞地说道:“公主殿下,您今日的决定实在是令天下读书人心寒啊!自古以来,科举考试便是我朝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如今您却让一个奴仆担任如此重要的官职,这岂不是让天下士子心生不满,让朝廷的威严扫地吗?”

    赵璎珞闻言冷笑一声,她看着秦桧说道:“秦大人,你说得冠冕堂皇,但我问你,如果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空埋头读书又有何用?我设立农部,正是为了让我朝的官员们能够亲身体验农民的辛劳,了解农业的重要性。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更好地制定政策,为百姓谋福利。”

    她顿了顿,继续说道:“至于蒋老四和陈敷的任命,我承认这是破例之举。但我相信他们的能力和才华足以胜任这两个职位。而且我也要告诉你秦大人,科举考试确实需要改革了!那些对大宋江山社稷无用的考试内容一概废止。我要选拔的是真正有才能、有抱负的人才而不是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

    赵璎珞的话掷地有声在朝堂上回荡着。

    她的话再一次引起了轩然大波,但这一次群臣们却没有像之前那样议论纷纷,而是选择了沉默。

    他们知道这位公主殿下是个有主见、有魄力的人她做出的决定不是他们能够轻易改变的。

    秦桧也被赵璎珞的话震住了,他张了张嘴想要反驳,但却发现自己无言以,只好无奈地叹了口气,心中暗道:“这位公主殿下真是越来越难以对付了。”

    赵璎珞见群臣不再反对,便继续说道:“我知道改革科举并非易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所以我决定今年的科举考试还是按照之前的考试内容进行。但从此以后科举考试的内容将更加注重实用性,我希望诸位大人能够齐心协力,为我大宋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有了农部,赵璎珞终于可以将耕种的事放心交给陈敷与蒋老四,她自己也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其他的事务中去。

    接下来赵璎珞的目标,是对禁军动手!

    大宋空养着数十万禁军却依然羸弱不堪。

    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北宋统治者刻意崇文抑武,使将领与军队分离。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将军,于是便造成了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后果。厢军、乡兵和蕃兵有名无实。

    厢军不训练,乡兵和蕃兵也不常设。

    因此他们自然也就无法承担保家卫国的使命了。

    要想避免出现唐朝藩镇割据的局面又不使大军战力低下。必须想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

    她想到了自己的私兵!

    这些私兵之所以甘心为自己效力,就是因为他们家人的生活有了保障,同时粮草的供应确保士兵们能够吃饱穿暖。

    只要优质的粮食种子一直由自己把控,只要百姓一直支持自己,就不怕某些将领兵变。

    赵璎珞相信,只要自己能够掌控住军队,那么大宋的江山就能够稳固如山。

    有了对禁军改革的想法之后,赵璎珞便开始着手实施自己的计划。

    她知道要想掌控军权就必须先安插自己的亲信在军队中担任要职。

    于是她便将一直跟随自己的文博渊提拔为殿前侍御使,负责拱卫开封。

    文博渊一直忠心耿耿,不离不弃。

    如今被赵璎珞提拔为殿前侍御使,他更是感激涕零,发誓要誓死效忠公主殿下。

    而原本属于赵构的刘光世、郭伟等人,则被赵璎珞派往了长安、蜀地等偏远地区担任将领。

    这些人虽然有些不满,但也不敢违抗公主殿下的命令,只好收拾行囊前往偏远地区赴任。

    除此之外,赵璎珞还封岳飞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韩世忠为枢密使……

    这一番人事调动,她几乎将所有跟随自己的亲信都安插在了各路大军的要职上。

    这样一来,她就能够牢牢地掌控住军权,为接下来的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对于大宋皇室,她的哥哥弟弟们,赵璎珞也都给了地位比较高的闲职,剥夺了他们对大军的指挥权。

    她知道这些人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毕竟是皇室血脉,不能太过冷落了他们。于是她便给他们安排了一些清闲的职务,让他们能够老老实实的享受荣华富贵,不要妄动什么念头。

    只有信王赵榛是个例外!

    他被赵璎珞任命为枢密院副使,掌管西京洛阳防务。

    赵璎珞看着朝堂上跪倒一片的官员们,心中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露白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露白霜并收藏北宋:靖康之变后逆袭为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