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官风闻奏事。

    这是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是祖制。

    大明历代皇帝,无人敢违背这一祖制。

    否则就是与整个官僚体系对抗。

    嘉靖四十五年。

    海瑞给嘉靖皇帝上了一道《治安疏》。

    煌煌数千言,全都是在骂皇帝。

    其中有两句,千古流传。

    “嘉靖,嘉靖,家家皆净。”

    “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

    意思很简单。

    就是说,就皇帝你这吊样,全天下的人早就看你不顺眼了。

    从古至今,有哪个大臣敢这样骂皇帝?

    海瑞不仅骂了,还因此名动天下,成为无数读书人的楷模。

    万历朝的雒于仁,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他给万历皇帝上了一道《酒色财气疏》。

    大骂万历贪财好色,五毒俱全,连个人都算不上。

    这够狠毒的吧?

    结果万历只能忍气吞声,也就是将其罢官。

    海瑞、雒于仁,这还是秉公直言。

    可到了后来,完全就变了样。

    到了后来,言官们一发不可收拾。

    言官们不再出于公心,纯粹为了骂而骂,以此来赢得名声。

    在万历时期,三天一小骂,五天一大骂。

    硬生生地把万历皇帝,骂得三十年不上朝。

    天启年间。

    魏忠贤倒是杀了不少言官。

    最终引起天怒人怨。

    如今云逍竟然,要崇祯皇帝杀言官。

    在王承恩、徐光启听来,就如同要崇祯,去抄老朱家的祖坟一样惊世骇俗。

    半晌。

    王承恩结结巴巴地说道:“云仙长,要不,要不咱们从长计议?”

    徐光启也苦笑道:“云真人,莫非是在开玩笑?”

    云逍漠然说道:“你们以为,只是因为言官弹劾贫道,贫道这才要杀言官?”

    王承恩和徐光启相视苦笑。

    难道不是?

    “党争,是大明亡国之根。”

    “而言官,正是党争的利器!”

    “不杀几个言官,彻底根除这股歪风邪气,大明必亡!”

    云逍冷哼一声,重重地拍了一下椅子扶手。

    王承恩和徐光启神色大变。

    王承恩早就听过,大明亡国的‘天机’,因此表现要稍好一些。

    徐光启却是吓得面如土色。

    云真人,还真是口无遮拦。

    连这种犯忌的话,都敢往出说。

    这要是被那些言官听到,那还得了?

    云逍没有理睬二人的神色,继续侃侃而谈:

    “晋商和言官,就是大明的两个毒瘤。”

    “晋商对大明的危害,在明处,言官的危害,却是在暗处。”

    “太祖皇帝,定下言官风闻奏事的祖制,本意是好的。”

    “然而现如今,已经完全变了样,成为党争的工具,危及大明的安危。”

    接着云逍列举了大量的事实。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熊廷弼、孙承宗。

    他们在辽东,领着将士们为大明浴血奋战。

    言官们却在文官的指使下,在后面,不留余力地捅刀子。

    打胜仗骂,打败仗更要骂。

    甚至不打仗,也照骂不误。

    为此还专门创造了一个词,暮气!

    意思就是说,不打仗,就是苟延残喘。

    如果不是有这些人在背后捅刀子。

    辽东早就被平定了。

    哪里会让建奴日益强大,发展到现在,威胁到大明存亡。

    大明地大物博,人杰地灵,从来不缺人才。

    然而有这样的一帮言官,即使是诸葛亮在世,又能做成什么事?

    大明岂有不亡国的道理?

    徐光启无奈地叹了一声,沉默不语。

    他当然清楚,云逍所说的都是事实。

    他极力推行西洋的科技。

    可处处受到阻挠,寸步难行。

    不正是因为言官乱政的缘故?

    可如今的大明,国情就是这样,谁又能改变?

    云逍站起身来,朝王承恩沉声说道:“你回去,让云昊给皇帝带个信。”

    王承恩精神大振:“云仙长请讲!”

    “皇帝不是要整顿吏治吗?”

    “言官滥用风闻奏事之权,以冠冕堂皇之借口,行攻击政敌之实。”

    “言官,正是大明党争的根源,祸国殃民,贻害无穷!”

    “整顿吏治,就从整治言官开始!”

    “贫道给皇帝一个机会,除掉这些个胡乱咬人的疯狗,还大明一个,风清气正,朗朗乾坤!”

    云逍语气淡然,却是杀气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崇祯云逍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书林文学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书林文学并收藏崇祯云逍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