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良志有些发怔。

    做徒弟的还需要向外人打听自家师父的事情?

    但想到什么,随即神情了然,笑道,“其实我对一莲了解也不多。”

    这回轮到卫清晏诧异了,先前听余良志的口吻,他与胖和尚的关系似乎很不错。

    余良志替她解惑道,“我与一莲算是莫逆之交,但英雄不问出处。

    况且,我们相识便是他有助于我,之后因小妹的事,更是得他相助,由此结识了卫老将军。

    我们会讨论天下大事,会论佛论道,也会对弈半夜,醉酒通宵,脾气相投,兴趣相投,人生难得一知己,我又何须执着于对方的根底。”

    他幽幽叹了口气,“何况,哪个好端端的人会去做和尚,又有哪个自愿甘心做和尚的人,会贪恋酒肉。

    我猜他出家,大抵是有不得已的原因,所以更不曾去揭他伤疤。

    直到,他将我引荐给卫老将军后,同我告辞,此后一去经年,我实在想念故人,才忍不住向卫老将军打听他的事。

    才知,他是出生便被家人送给了云游的老和尚,之后跟着那老和尚长大,成了佛子。

    云游四方,普度众生是他的宿命,但我知他有一颗向往凡尘的心。

    知道你是他的弟子后,我一直想问一问你,他如今可好?”

    卫清晏想了想印象中的胖和尚,虽然嘴上总是嫌弃她,抱怨照顾她三年耽误了他修行。

    但大多时候,都是笑得跟弥勒佛一样。

    如今终于去了自己向往的仙岛,应该算是好的吧。

    便点了点头。

    余良志见此,发自内心一笑,“暮霭之年,还能得知老友消息,知他眼下好,老夫知足了。”

    卫清晏看出他是真心为胖和尚高兴。

    但,她想知道更多关于胖和尚的消息,离开莲花坞后,她其实心里很是挂念胖和尚。

    可胖和尚口中的蓬莱仙岛在何处,无人知晓,只听胖和尚念叨过,需得渡海,得遇机缘才能入岛。

    用胖和尚的话说,她和娘这样的凡夫俗子是找不到的,临行前,他郑重告诫她,他是要去修道的,被她拖累了三年,不许再耽误他好事。

    她当时也硬气,说绝不想他。

    但到底三年相伴,如师如父。

    她便借着问功德印一事,给莲花坞去了几封信,告知了自己回京的情况,就想着万一胖和尚没去蓬莱,亦或者从蓬莱回来了呢。

    见到她的信,定会给他回信,亦或者回来京城看她。

    莲花坞没有任何消息传来,胖和尚更不曾来京,卫清晏心里虽有些失落,但也知那是胖和尚不在莲花坞,并非不想她这个徒儿。

    可知晓胖和尚和余良志是认识的,再查到苏茂一事,知道有人起死回生后,卫清晏不知为何,心里头莫名觉得胖和尚,和这京城,亦或者京城里的人是有牵绊的。

    但相伴三年,除了知道他自小便做了和尚,有一身凡人不能及的本事外,她对他知之甚少。

    便问道,“余老大人可知,我师父在京中还有旁地友人?”

    “有。”余良志回道,“不过,如今都已不在了,你今日问我这些,可是出了什么事?”

    有些事不便提,卫清晏只得含糊道,“师父外出游历,我给他去信没有回音,我有些想他,也担忧他在外面遇到什么事。”

    余良志听完却宽慰道,“一莲的安危,你大可不必担心,他曾亲口告知于我,这天下除了他自伤,无人能伤他。

    这京城他交好之人,除了卫老将军,便是先帝……”

    胖和尚同余良志说的话,也不是大话,至少,她和娘合力也不是他的对手。

    可胖和尚怎么会自己伤自己呢。

    虽没得到自己想要的消息,但卫清晏到底是心安了些,不管胖和尚与京城有何牵扯,他若安好,便好。

    又同余良志说了会儿话,卫清晏便告辞离开了。

    随后等了片刻,又进了余三小姐的院子,趁下人打瞌睡时,给余三小姐喂了解药。

    她跃上房顶没有急着离开。

    吃了解药的余三小姐,缓缓睁了眸,同时,外面响起脚步声。

    是李书意。

    她轻手轻脚走到女儿床前,本是半夜睡醒,不放心女儿,想来看看,便见床上的人儿已经睁了眼,定定看着她。

    “你……醒了?”

    脚步因余三小姐的清醒,反而顿住。

    余三小姐抬手揉了揉眼睛,又揉了揉,好似想将床前站着的人,看得更清楚些。

    在李书意心中忐忑,想着要如何解释,自己半夜出现在这里时,听得余三小姐道,“娘,你还走吗?”

    眼泪同时从母女俩的眼里滑落,李书意几步上前,将女儿抱在怀里,“不走了,娘再也不走了。”

    离家时,女儿还没记事,在外躲藏多年,也只见过两次,还不曾表明身份,她不知女儿怎么认出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生归来,我携皇叔谋山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指尖上的行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指尖上的行走并收藏重生归来,我携皇叔谋山河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