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时分,紫禁城,西宫。

    王公公一路小跑,额头上满是密汗,手上捧着一份密信,来到朱元璋的龙榻前跪下。

    “陛下!出事了!”

    那双苍老且沧桑的双眸缓缓睁开,朱元璋缓缓从床上起身,问道:“蓝玉和蓝昭起兵造反了?”

    “不……不是。”

    “是太子殿下和凉国公,从武昌府乘船从长江流域返京,船只行驶在黄州府时沉没。”

    “但他们已经被营救上岸,太子殿下高热不退,凉国公的身上也有数处刀伤,楚王已经带兵前往黄州府拱卫!”

    朱元璋伸出手夺过密信,上面已经将情况写的明明白白。

    一股杀机,瞬间在西宫蔓延开来。

    朱元璋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神态沉着稳定。

    “召信国公汤和入京,接管兵部及五军都督府,总领京畿军政。”

    “令魏国公徐辉祖即刻前往黄州府,接替楚王军权,护卫太子。”

    “给蓝昭也发去一道密旨,让他彻查沉船一案!”

    获悉事故全程后的第一反应,朱元璋是认为蓝家父子蓄意而为。

    可在信件当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地方不能忽略。

    蓝玉在前往武昌府时,并不知道朱标也在那里,所以他没有策划这场事故的嫌疑。

    蓝昭正在给二王案收尾,也没有去关注朱标的行踪。

    仔细想想,蓝家父子不可能是沉船案的罪魁祸首,恐怕是另有其人,还有可能是姓朱的人。

    楚王朱桢,成了朱元璋最大的怀疑对象。

    大动京畿地区的军事变更,那是朱元璋完全信不过别人。

    一旦储君有失,天下纷纭。

    所有具有兵权的藩王都会盯着这个位置。

    朱元璋将手中的密信攥成纸团,眉目之间终于显现出来些许怒意,但更多的却是忧切。

    消息封锁不住,等到天亮之时,在朝堂里边已经传开了。

    今日早朝,文武百官都变得非常安静。

    他们不敢有半点妄言。

    此事牵扯到太子朱标的性命,但凡有点脑子的人,都会当做一无所知。

    最有意思的是,向来都是朱标陪同朱元璋上朝。

    今日,却换成了常妃之子,朱允熥。

    朱元璋看向身边的孙子,语重心长道:“允熥,以后可别光顾着和那帮武将打交道,你也得学会和这帮文臣打交道,知道爷爷是什么意思吗?”

    “回禀皇爷爷,允熥明白。”

    这种态度,就能说明一些事情了。

    沉船案内情尚未明朗,但那是蓝昭该做的事情。

    眼下,得先弄清楚朱标的实际情况,徐辉祖已经从京师出发,带走了五千兵马。

    信国公汤和,也在今日从淮西老家抵达京师,坐镇兵部。

    那道密旨,在深更半夜抵达西安府,送到了蓝昭的手里。

    情况开始变得愈发复杂起来。

    ……

    西安府,藩司衙门。

    蓝昭刚刚看完几个州、府、县的田土名册,打算半个月内完成田亩清退。

    丈量田土,阻力很大。

    不止是许多权贵不愿意,就连乡绅地主都在百般阻挠,因此当夜又有大批人员被押入大狱。

    结果自然是血流成河的景象。

    临近子时,蓝昭正打算回家歇着,京师锦衣卫衙门的一个老部下,刚好出现在藩司衙门门口。

    蓝昭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呢。

    “大人!密旨!”

    听到这人说的话过后,蓝昭眉头微皱,低声道:“进来说。”

    “是!”

    来者是一名千户,原先就是在负责情报传递,经常会游走于衙门和内廷之间。

    如果在正常情况,朱元璋要发密旨,只会从御前司挑选出人选。

    现在却直接把锦衣卫给派了过来。

    看来,事情颇为严重。

    说是密旨,实际上是密信,从字里行间中就能想象出来朱元璋的神态与口吻。

    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

    上面的内容,让蓝昭脑子有点发蒙,就像是被某种重物狠狠捶打了下天灵盖。

    “陛下口谕,说是让您速速前往武昌府,以锦衣卫都指挥使的名义调查此案。”

    “并且,务必要和魏国公一起,保障太子殿下的安全。”

    “他的态度是,陕西这边的事情,可以先放一放,现在不急于一时。”

    蓝昭收起密旨,表现出来的状态非常冷静,吩咐道:“那好,你先去暂歇一夜,明日早晨和我一起前往武昌府!”

    “是!”

    今夜,看来都难以入眠了。

    蓝昭没有半点啰嗦,立马召集藩司衙门的心腹官吏,将田土之事叮嘱好过后,带着蓝承阳直接返回府中。

    徐家俩姐妹已经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辰辰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辰辰辰并收藏绝色大明:风流公子哥,也太狂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