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回复。

    在很早之前知道张良是推翻大秦帝国的大反贼之一时,他就已经下令全国范围内捉拿张良此人。

    李斯:陛下,此人隐藏极深,还没有消息。

    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整颗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就怕陛下怪罪他办事不力。

    可他也没有办法,一个人要是躲在深山老林,想要找到无异于大海捞针。

    不过看到陛下没有不悦的表情,他这才放下心来,稍微松了一口气。

    嬴政闻言,面无表情,倒是没有太过在意。

    现在的大秦帝国,已经被他牢牢掌握在手里。

    全国的反叛势力早已经被他清除,再没有什么人能够威胁到他。

    虽说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谋略智慧丝毫不在李斯之下,但想要颠覆现在的大秦帝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所以哪怕张良才智无双,他也丝毫不会担心。

    要是张良没有刺杀过他,他说不定还会招揽过来,为大秦帝国的发展壮大添砖加瓦。

    只是现在,确是不可能有这待遇了。

    “秦二世二年六月,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壮大到六七万人。”

    “并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共商大事。”

    “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忙对项梁提议,建议立韩王成为韩王。”

    “早在下邳之际,张良和项梁之间便有旧谊,因而项梁一口应承。”

    “于是,项梁命人找到韩王成,立为韩王,并以张良为丞相。”

    “张良复韩的目的终于达到了,复家的政治夙愿也得以实现。”

    “因而张良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国地盘,游兵于颍川附近。”

    “时而攻取数城,时而又被秦兵夺回,迟迟未能开创大局面。”

    “年底,楚怀王命刘邦、项羽分兵伐秦,并约定先入关中者为王。”

    “秦二世三年七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韩王和张良便与刘邦会合了。”

    “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而让张良随军南下。”

    “九月,军队抵达南阳郡,南阳郡守退入宛城固守。”

    “刘邦灭秦心切,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

    “张良认为不妥,刘邦采纳了他的建议,立即更换旗帜,率兵乘夜间抄小路悄悄返回。”

    “拂晓时分,刘邦的军队已把宛城重重围住。”

    “接着,刘邦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地轻取了宛城。”

    “解除了刘邦西进的后顾之忧,刘邦兵威大振。”

    “南阳郡的其它城池见太守已降,纷纷起而效之,望风而降。”

    “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关,这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也是拱卫咸阳的最后一道关隘,秦有重兵扼守此地。”

    “刘邦赶到关前,想要亲率所部两万余众,强行攻取。”

    “刘邦惟恐项羽大军先入关中,因而心急如焚,忙向张良问计。”

    “在张良的锦囊妙计之下,峣关的秦军大败,退守到蓝田县。”

    “刘邦乘胜追击,引兵绕过峣关,大败秦军于蓝田。”

    “大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十月抵达霸上。”

    “这时,秦二世已被赵高杀死,秦王子婴眼见大势已去,只好开城出降。”

    “至此,雄霸四方、威振海内的大秦帝国灭亡了。”

    “刘邦从奉楚怀王之命西进到进入关中,历时仅一年。”

    “由于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谋,保证了军事上的顺利进展,从而赢得了时间,比项羽抢先一步进入关中。”

    刘邦: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可以说,他之所以能一步一步坐上九五之尊的宝座,离不开张良的运筹帷幄。

    犹记得当初急着灭秦,见宛城一时难以攻取,打算绕过宛城继续西进。

    还好张良及时劝阻了他,这才没有让他酿成大错。

    虽然急于进关,但这一路上秦兵还很多,而且都扼据着险要的地势。

    当时要是不拿下宛城,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

    那时强秦在前,追兵在后,他就很危险了。

    还有在攻取峣关时,也是张良的妙计,才让他先项羽一步进入关中。

    那时秦军镇守峣关的兵力还很强大,不可轻举妄动。

    张良听说峣关的守将是个屠夫的儿子,认为这种市侩小人,只要用点钱财就可以打动。

    张良还让他派先遣部队,在四周山间上增设大量军队的旗号,虚张声势,作为疑兵。

    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事情就可能成功。

    最后他按照张良的计策行事,峣关守将果然献关投降,并表示愿意和他联合进攻咸阳。

    他原本还很心动,也是张良及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