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个晚上,新闻里播出一条令广大群众欣喜的新闻。

    内容如下:

    《于68年年底,国内公债已全部还清,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

    何雨柱向李想问道:“这意思是咱们以后是不是再也不用卖粮食还钱了。”

    “那倒也不是,该卖还是得卖,我们国家还有很多需要花钱的地方,而这个钱得用外汇支付。”李想给大家解释道。

    话说完,他停顿了下,又添了一句。

    “但是像以前那样拿票都买不到东西的日子,应该是不会再发生了。”

    李想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得到消息,咱们自行设计、制造、安装的大型氮肥厂――河北化肥厂三期工程已经顺利完成

    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氮肥工业达到了新水平,今后我国的尿素生产技术也将跃入世界先进行列中。

    这对其他行业的好处暂且不表,起码对农业发展来说,是得到了史诗级加强。

    。。。。。。

    近日他的母校承接的一个国家项目,力邀他的参与,让他只能暂停了手中的研究,把诀事权移交给了孙国庆。

    150工程,是国家为了开发石油,由石油部、四机部共同设立。

    研制单位包括j大学、四机部738厂、石油部、地质部的有关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

    150工程又称150计算机。

    这是国家首次为了开采石油,而下定决心研发的大型计算机。

    上面对它有五个关键性要求。

    1)运算速度浮点运算每秒100万次;

    2)采用集成电路和厚膜电路;

    3)是一台通用计算机,并在此基础上能不断添加和更换新设备,发展新算法;

    4)采用先行控制、交换器、多存储体并行调度、加快算术运算、指令重迭执行等新技术;

    5)在硬件上引入多道程序技术,提高并行处理能力,为发展操作系统软件新技术提供条件。

    李想因为本职的主战场机械专业,多多少少要跟计算机运算搭点边。

    所以对目前国家的计算机水平,还是有点数的。

    比起后世个人电脑方面的技术落后,在大型计算机上,咱们国家对于相关的研究,一直保持高度重视,再难的时候都没有停下过。

    可以说,在大型计算机上,我们的技术也没有比别人差什么。

    从最早56年开始,夏培肃先生完成了第1台计算机的设计工作,和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的原理讲义。

    此后每隔一两年的时间,都不断的有新成果出现。

    57年,哈工大研制成功第1台模拟电子计算器。

    58年,第一台实体机-103型号问世,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

    59年,升级版104型号问世,这时运行速度已达到了每秒万次。

    60年,第1台通用计算器-107型号。

    63年,第1台大型晶体管电子计算机--109型号。

    64年,441全晶体管计算机研制成功。

    65年,第1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2““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67年,新型晶体管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诞生。

章节目录

四合院之惬意人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理想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理想星并收藏四合院之惬意人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