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旷世难求,你千万须小心守住!据你父所言,此剑不可妄用,当有必杀之人,方可出鞘!本门虽非道教,然一人一命,岂能妄杀,所谓错乱天下,便是源于此!”

    “徒孙谨遵太师父之命!但不知如何守住剑灵?”凤儿答道。

    “据祖师爷所说,剑灵并非永恒,来去皆有因果,本座亦不甚了解,你可在正邪之道、人鬼之理时常反思,在锋芒之上倾听天地的仁义诉求,或许你才可以领悟剑灵的真谛。”

    其实关于剑灵的说法,最早可追溯到西周初始,到东周群雄并列、剑客纵横的时代,剑灵更是铸剑师和一国之主佩戴强调的属性,剑因有灵才有宝剑之称。

    只不过因为宝剑的神异,使得剑成了人的第二属性,很多剑客携绝世宝剑归隐,千年之后宝剑的剑灵、反倒成了可遇不可求的情结,这让宝剑的神奇成了传说。

    孟灵冰诉说的剑灵,不过是恩师南回天东鳞西爪、片言只语的总结,与宝剑剑灵的精妙出入较大。个别解释是她从史料和历代剑术名家传承的剑魂剑术上的领悟,多是对剑法剑意的最高诉求。

    古往今来、但凡神剑其显著特点就是轻灵,因灵而轻!那是因为剑灵的缘故。没有剑灵的宝剑大多沉重,剑灵能吸收化转剑身的俗重,从而达到锋芒与威猛的气势伸延,纵使面临强敌,也能起到一剑定乾坤的效果。

    因为剑灵的存在,可轻易做到剑人合一、心灵相通,随意驰骋时空,甚至自由主宰宝剑进入杀伐状态,剑灵的锋芒与威力随剑主视线、可递增扩展至剑刃的十多倍范围。

    “徒孙一定记住太师父的教诲!”

    至柔听师父一番讲解,深以为然同时微微点头,随后说道:“师父,此剑乃与本门暗合,祖训录载、剑乃利器,本门宗旨是学剑不用剑,一旦用剑,当有必死之人,所以本门传承至今,无有血剑之例。”

    “正是,皆因祖师爷跌宕江湖,贯见生死屠戮,故封金银二剑,减免涂炭人间,化解恩仇绵延。”孟灵冰接着又说:

    “然江湖之上,不可预知甚多,纵祖师爷重生,也难阻神剑复出,红光前日归山,与我言及中原战乱不息,群雄逐鹿,竞相笼络武林人物,江湖上隐者复出,争名夺利、为虎作伥之徒蜂拥。

    五十年前,为师在武当山,放生三人是神武通弟子,当时他们与少林僧人恶斗,后来我才知道,他们是为了一柄九龙剑。僧人叫缘尘,此人曾率师弟缘空、弟子因达上山与祖师爷拜寿,缘尘后来继任掌门,武功虽高但佛心诚重,以至于武当山下险些命丧贼手,而今少林寺的方丈,听说是因达的师侄承善。

    当年我与师父谈起九龙剑,师父说少林弟子、既未有片言只语,传闻概不足信,言江湖争斗皆因荒谬之说风行,武林人物无知追逐所起,现在看来,祖师爷之说虽有失偏颇,皆因少林寺有所保留之故。”

    言语之中,孟灵冰难免流露、点滴闲话少林寺的私心。

    其实是少林寺、因此事倍感惭愧,尤其是九龙剑挑起杀戮无数,少林寺若是制止,除非也来争抢九龙剑,但这一来又怕江湖老少耻笑,事不正己,何以正人,是以缘尘说到此处,也就一带而过。

    “至柔,你可记得二十年前,竟有六人上山寻仇,其中那个年岁大的、行走偏跛之人,便是当年武当山下,为我掌冰一箭所伤,他若当年不强解穴脉,而耐心自解则身手无碍。”

    孟灵冰所说的、正是神武通属下干将项本热。

    “怪不得口出狂言,说什么神武通血洗昆仑,简直无知无耻之极,被弟子以‘阴阳轮回功’震落山崖,生死听天由命。其余人亦尽数被擒获,说什么九龙剑随后就到,要铲除天涯……哼!一干恶俗凶狠之徒,诚不知天高地厚,弟子原本想严惩、这班奸邪小人,皆因师父善意红尘,规劝武林,是以弟子网开一面、放其生路。”

    “嗯,论武功,这神武通也算得上江湖一派,然这几个好手当日一折,想必二十年不敢上山,果亦如其然。至柔,本门武功以你最为精擅,而你师妹至今杳无音信,所以,弘扬天玄一门,全由你独自担当了!”

    “弟子当竭尽所能,放天玄之光,是以明日起亲领三子,修习本门心法、掌法和剑法,以撑天涯之柱,以镇天下之妖!”

    “事关昆仑之安泰,武林之祸福!况有些事实难预料,宜早作安排。”

    “如此,则弟子告退!”说完师徒四人,躬身礼毕而退。

    鲜至柔领着弟子三人,径直来摘星阁,摘星阁共计六层,其中底层稍高约一丈开外,四季敞开、且并无门扉可关闭,门的框边也极为宽大,以粗大厚实的羊脂玉做立柱,玉石柱的大门边,有近两尺宽厚。

    目睹摘星阁门柱上刻写的文字,至柔又向三姐妹说起往事:

    “你们常来文书馆,祖师爷的这幅对联,应该不陌生吧!梦儿虽小,却是见得最早,你从左而右、且来念一遍。”

    梦儿依言一字一字念道:“手可摘星,问天下谁人比拟。箫能融雪,是玄功我派流传。”

    言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踏雪昆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同学84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同学84并收藏踏雪昆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