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扬知道叶柄承来了,也知道和乐伟在车间。

    毕竟和乐伟那家伙天天给他发信息。

    不过他不准备现在过去,等会喊他们吃个饭就行。

    极影汽车到目前为止,并没有遇到什么麻烦,毕竟依赖于国内强大的工业体系,任何零部件都能买到,无非有的好,有的次一些。

    所谓的技术不够,本质上就是钱不够。

    现在是16年,不是06年,在国内这个市场卷下来的,几乎追求的都是性价比。

    比如音响,哈曼卡顿跟漫步者以及宝华韦健区别并不大,但是后面两者性价比极高。

    一套哈曼卡顿音响,放在豪车上起步上万块价值。

    极影汽车总共有两个系列,极系列跟影系列。

    影系列只存在于规划当中,目前是极系列第一款车,一款中大型轿跑。

    所有配置,几乎全部都是国产零配件的天花板质量,抛开别的成本不说,一辆车的成本就接近三十万。

    要是把研发成本,营销成本什么的算进去,哪怕卖十万辆,成本也在五十万上下。

    在现代这个工业体系上,造车并不难,能通过造车挣钱才是最难的。

    李扬唯一的优势就是新的思维,把汽车打造成一款电子产品。

    现在还不是很明显,因为传统燃油车领域,已经没什么技术可以更新的了,大家都在卷发动机。

    投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研发资金,把发动机的热效率提高1%。

    比如吉利,每年都要往这方面投不少钱,从40%的热效率提升到了46%,总共用了六年,花费超过三百亿。

    而全球热效率最高的内燃机,当前的世界记录是在实验室诞生的,没办法进行量产。

    而能够量产的内燃机,热效率最高能达到49%

    放在燃油车上,输出能量损失很大,平均下来不足30%

    而一個简单的混动技术,热效率就能达到45%,输出几乎没有损耗。

    这也是电驱汽车的速度比燃油车快的原因,百公里加速轻松能进入五秒以内。

    燃油车想要这种动力输出,起步都要百万级。

    李扬有两辆跑车,都是十二缸的超大马力,百公里加速也要四秒多,而极系列第一款轿跑,在实验室跑出来的数据,百公里加速能达到三秒九。

    特某拉S现在公布的极致百公里加速也才四秒五。

    做这个并不难,加大电机输出功率就行。

    当然,汽车动力布局相关,肯定也要严格把控,否则速度快了没有半点好处。

    想要弄好,就是需要大量实验,而每一次实验都要花钱。

    今年极影汽车在毕业季招聘了不少工程师,无论是空气动力还是智能算法,都在尽可能的囤积人才。

    有叶柄承帮忙弄贷款,年前不缺钱了,无非就是负债个十几二十亿。

    在叶柄承视察车间的时候,李扬也来到了实验场地,亲自开上了自家公司生产的车。

    没能量产,严格来说就属于概念车。

    李扬把自己放在了一个车主身上,开着体验了一圈。

    没敢开太快,稳定在四十码左右,开太快了,谁也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情况。

    反正他花钱了,自然有人帮他测试。

    开起来的体验肯定是相当不错的,动力方面,他看了参数,相当厉害。

    极影汽车的总经理叫做冯新立,接近五十岁的年纪,眉宇之间透漏着人情世故。

    李扬仅仅是过来试一下车,他非要跟在身边,甚至取代了其他人的位置,给李扬讲解各方面的参数功能。

    他也算是汽车圈的老前辈了,比李扬老爹的年纪都要大,可他完全没有这种觉悟。

    大几千万的年薪,是他以前不敢想的。

    甚至整个国内汽车圈,年薪超过他的都不到十个。

    在圈内,有人私底下嘲笑他没骨气。

    毕竟极影汽车怎么看都像是在玩票,没有任何准备下,说造车就造车,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但凡有志向的汽车人,都不会选择在极影汽车。

    冯新立笑了,狗屁骨气,有钱重要?

    极影汽车只要撑两年,他就能退休了。

    这一年来,确实也累,哪怕他带了一个团队过来,因为毫无基础的原因,很多事都得他亲力亲为。

    汽车可是工业集大成者,随便一辆汽车,上面都有两万多零件,能把一辆汽车组装好,都算绝对的技术工种,更别说独立从市场上挑选,设定专属参数,还要筹备量产。

    他看见李扬下车,第一时间就跑过去,说道:“李总,您对车子还算满意吧?如果有什么需要改的地方,您一定要指出来,毕竟我年纪大了,学习能力较差,您这些先进的思维,我可能有一些会错意的地方。”

    李扬赶忙说道:“冯总,您可是汽车行业的老前辈,我那些提议顶多算是锦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李暮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李暮歌并收藏我抢了别人的重生门票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