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妙之门。

    仿佛神游星空,流淌在星河之间,来到了天之边,另一层天触手可及。

    万千星河烘托着张百仁,亿万星辰围绕着他的周身。

    却见张百仁伸手触摸着虚空,一层薄薄膜阻碍着张百仁的手。

    触碰这层虚空之膜的张百仁,却没有强硬地突破。

    因为他发现这层虚空之膜并非有形之物。

    无形虚空之念。

    阻碍他的并非物质,也不存在任何物质上的阻拦。

    而是知障。

    认知之障,知识之障。

    就像是修行上的境界般。

    体悟这层虚无之膜,灵感渗透虚空,万千信息汇聚于心田之间。

    关于这层特殊存在,作为玄门之门背后的第一层,张百仁才发现自己对它的认知其实很少。

    触及虚空之膜,以无形之念,感悟认知之障,仿佛一条路出现在张百仁的眼前。

    沿途走在这条路,回看自己以往种种,才发现自己存在的缺憾。

    认知缺点。

    才是最大的收获。

    往常对《道德经》以及诸般经典的认知,不断地在脑海中徘徊。

    吾日三省吾身。

    种种道和理不断地在脑海之中交织。

    一一印证自身的缺憾,从群书之中寻找道与义,幡然而醒悟。

    脑海不断地运转,参悟着各种道经。

    除了《道德经》《黄庭经》之外,还有各种道家、佛家、儒家等等百家经义。

    到了张百仁这一阶段,他的认知已经得到提升。

    华夏古文化其实根源是相同的。

    尤其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各家思想出奇吻合。

    追溯源头,可以找到《易经》的影子。

    从易经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更不论易经对儒家的影响。

    有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张百仁也只能看到普通版本的周易。

    “吾之根基是《道德经》所衍生出来的太清法,诸般经义,也只能成为我的养分。”

    太清法到了今天,已经达到一种瓶颈。

    张百仁自认为可以突破太清法,进入他认知上的第二重天。

    跨入玄妙之门第二重,看到天外天景色。

    但认知障的出现,只能说他参悟诸般经义之道的深入认知,尚且欠缺。

    “唯有认知不足,方能找寻道的方向,继续前行。”

    肉身法,法术道,此两者都没有任何的问题。

    唯独境界认知,知识底蕴的积累,尚且欠缺,需要弥补。

    否则,冒然踏入金丹之境,凝聚出独属于自己的大道金丹种子,实力是会往前跨一步,自己也会踏足另一境界,看到另一种天地。

    但想要回头看到身后的不足,却变得异常艰难。

    修道就像做人一般,明知道自己人生还留下遗憾,但已经没有后悔药弥补过往的遗憾。

    时间会遗忘一切,但真义存在缺憾,事实是不会更改。

    不知道神游玄妙之门的太虚多久,体内的法力一直都在增长。

    丹田内一望无尽的水泽,是法力根源的肆意汪洋。

    符源就是悬挂在水泽之上的星辰倒影。

    但张百仁明白,自己的根基却是水泽之下,交织着的道与理,那是太清法勾勒而成的道之轨迹,是自己修行根基的苟成基石。

    【吾善修太清法,百日筑基极道圆满。】

    【玄妙之门神游太虚,太虚星河道之源泉。】

    【一朝参悟太虚妙,从此入得大赤天,自号玄门太清徒!!!】

    所谓的认知之障,知识之障,如水般流动,化为雾霭,涌入张百仁的体内,形成一道太虚印记,如星河浩荡,流转于水泽之下。

    浩浩荡荡,如旋涡卷席万里汪洋水泽,不断地收缩。

    不对,不是收缩。

    而是冥冥中感知到体内的丹田化作漆黑的太虚,宛若星辰宇宙,映照身体之内,而曾经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水泽肆意成汪洋般的场景,已经消失不见,。

    是眼界的提高,一跃而起九重天,以俯瞰姿态内视丹田,却如巴掌般大小。

    此番妙境变幻,仿佛身处星空宇宙尽头,看向太阳,猛地发现,视角内的太阳如烧饼般大小。

    道知,跃升。

    明悟涌上心头,潜意识所提醒的一切,不过是自己认知的提升,再次映照自身残缺,此番所站立之地,已无需苦苦探索,他已身处珠峰,踏足筑基极道。

    现阶段太清法的极道。

    穿过太虚星河,赤身入大赤天,如虚幻高空,脚踏实地,坠回现实。

    再观天地,无穷无尽大赤天之气,占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悟性逆天,我在道德经参悟太清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柒号小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柒号小刀并收藏悟性逆天,我在道德经参悟太清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