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小凡的一番话,说的宋、张二人一怔,面色顿时难看无比!

    这谢小凡说自己“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岂不就是在讽刺自己几人,读书便是为了获取荣华富贵?

    尤其是宋白,脸色最是难看!在坐的几位中,数他出身最为贫寒,他也一直以此为耻!

    也是因此他读书十分刻苦,年仅十八便考取了秀才功名,只要他能够再上一步,考取举人,便能够彻底改变家境贫寒的境遇!

    他一直都期望着靠考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如今谢小凡这话,在他听来就仿佛是刻意在嘲讽他一般。

    而谢小凡则对此毫不在意。泥人还有三分火气呢!

    他碍于常玉春的面子,原本准备就只是跟在一旁蹭两杯茶喝,差不多了自己便找个由头先走一步。

    却不成想刚一坐下,这宋、张二人居然便对自己各种冷嘲热讽,当下心中自己有了一些怒火!

    “好!好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小凡只这一句,便胜过天下一多半的读书人!”常玉春闻言顿时拍案而起,连声说好。

    看着常玉春双眼放光的盯着自己,谢小凡顿时暗道一声坏事…原来他刚才只顾嘴上痛快,却不小心引用了几句前世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名句!

    他记得前世这陶渊明乃是西晋朝之人,也就与他现今所在的时空早上百来年,如今看来又是因为新朝的缘故,历史偏移,这一时空并未出现陶渊明此人!

    如今再解释这并非自己说的话,显然是已经来不及了,谢小凡干脆也懒得多废话,只是打着哈哈道:“有感而发罢了…”

    “呵呵,还是第一次见将不学无术说的这般冠冕堂皇的!”张知武忍不住再次开口道。他自然也听出了方才谢小凡口中的讥讽意味。

    “文治兄说的正是!我等读书,自当立誓报效朝堂,替天子分忧,否则这书读来何用?”宋白也赶忙附和。

    “孝悌兄(注:宋白,字孝悌)说的好。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等读书人,自然是要心怀天下!岂能说读书便是为了荣利?谢兄弟此等说法甚是偏颇啊…”显然这张知武更加善于辩论。

    “好家伙!你小子就差来一句为天下苍生之福祉而读书了!你也配跟那等伟人相提并论?想升官发财就直说嘛,非得给自己戴高帽子…”谢小凡只觉心中一阵恶心。

    这也是他不愿意与这些穷酸文人过多接触的原因!太过虚伪!

    “好了,各位同窗不必争辩,人各有志,也无需强求。我觉得小凡的这等念头倒也十分豁达,有种大隐于市的意味!”常玉春在一旁开口制止了众人的争论。

    “正是。今日我等是以茶会友,以诗助兴,谢兄弟坐了这么久,心中可有佳句?可否让我等欣赏一二?”杜欣也在一旁打圆场道。

    不过他说话看似中立,实则也是站在宋、张一方的。他料定谢小凡这等不学无术之人,必然胸无点墨,想必是作不出什么像样的诗句来!

    如今他让谢小凡吟诗一首,若是吟不出来,看谢小凡还有何脸面在此叫嚣!

    闻言,谢小凡心中暗骂一声道:“这狗东西!老子上来就说了不擅长作诗,你还非得让老子作诗,诚心想让自己下不来台是吧?行!这可是你们逼我的!”

    随即只见谢小凡微微笑道:“作诗,在下确实不擅长,但今日许是这茶会文气太浓,倒是让在下心有所感,如此便也班门弄斧一番,献丑了!”

    “好!我等洗耳恭听!”

    只见谢小凡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道:“朝辞沅陵彩云间,千里巴陵一日还。”

    “嗯。”

    听完这头两句,众人只是微微点头,谢小凡说的正是今日出行之事。仅仅是述事,并无什么特别。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什么?”

    谢小凡这后两句一出,场中顿时静的落针可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妙哉,妙哉!这后两句依然是述事,可却又借事抒情,给人一种大彻大悟、放下一切过往的通达之感!妙啊,实在是妙!”常玉春再次兴奋的拍案而起。

    他现在深深的怀疑,谢小凡的那些诗文,没准真的就是出自他自己之手!

    这也太不可思议了!若是这一首首诗文,皆是出自谢小凡之手,他得是何等的惊才绝艳之人?

    而他为何又要刻意隐瞒呢?如今,谢小凡在他心中越发的神秘起来。

    当谢小凡的后两句一出,一旁的剩下三人顿时面色难看无比!

    他们自然也与常玉春一般,体会到了这首诗的不凡之处!明明就是四句记景述事诗,可却满含了个人感悟在其中!

    特别是后两句,什么叫“两岸猿声啼不住”?

    这分明是在指桑骂槐!说的就是他们几人啊…就好比下里巴人互相骂人时说的:“你在狗叫什么?”

    最后的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分明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安南四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安南四哥并收藏种田记从家徒四壁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