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好,或者,当下他根本就没有想这个问题,便随意回复:以后再看,现在先买了,以后如果涨价可以考虑卖。

    两老都是农村思想,觉得房子买了,是用来住的,为何要卖,他们不解,不过却依然选择支持余长。

    余长也并未坚持,道:“好,那我买几辆摇摇车放置在门口,吸引客源,带动零售小商品的销售。”

    2014年时,农村还没像城里一般用电脑实行【入库】,【扫码】,【出库】等方式,因此都是采用现金交易。

    再者,两老的知识文化水平低,余长不确定两人能否学会操作,因此这个想法暂时被他藏在了心里。

    这时柴宁插话道:“这里距离乡镇集市也就十多公里,后期可以考虑让供应商配货,叔叔就不用那么辛苦,亲自去了。”

    余长也点头,表示认同,但余建军道:“部分商品可以配送,但经营的产品多而杂,有些商品需要亲自去一趟才行,比如农药、大米等商品。自己去拉和配送,是两个价格,去一趟,如果车空着,就一并拉回来。”

    这确实也是事实,供销合作联社经营的产品和城里面的超市性质不同,如果纯粹的超市,可以考虑配送,但经营的货品,多而杂,这种方式显然就目前而言,不太现实。

    当晚,张桂芳又准备的丰富的晚餐,柴宁的到来,让两老十分高兴,虽并未问余长,两人确定关系没有,但两老都是过来人,从两人的彼此而视的目光中,他们已经看出了一些什么。

    故而,对待柴宁,越发热情起来,仿佛对待自己的女儿一般。

    而柴宁在两老的体贴关怀下,也渐渐释然,融入了余长的生活,融入那原本不应该属于她的世界。

    当天晚上,柴宁回到张桂芳为其准备好的房间后,便关上了门,拒绝了去她房里,两人促膝长谈的想法。

    住了一夜,第二天,两人便驱车离开。

    商店经营得不错,一切都步入了正轨,不需要余长操心什么,再则,难得假期,余长想单独多和柴宁处处,培养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章节目录

我做销售的那些年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沧海横流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沧海横流并收藏我做销售的那些年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