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官集团越发膨胀。

    可以说,除了朱瞳开办的免费学堂,天下的读书人绝大部分都是士大夫,贵族阶级。

    而大明的皇帝,想要治理偌大的江山,只能依靠读书人。

    只此一家,别无分店。

    所以,哪怕彪悍狠辣的朱元璋,也只能拿个别或者一群官员开刀,始终不敢对士大夫和世家贵族开刀。

    为了拉拢士大夫,对读书人和官员实行了免赋税政策。

    可是在明朝能读得起书的人,都是高收入的阶级。

    一个国家的产出是固定的,高收入阶级的人免赋税,要维持国家财政的支出,必然要从其他地方来收取。

    所以低收入的阶级,只能替高收入阶级来支出这部分的钱财。

    现在大明正处在国力上升期,数学功底不怎么样的朱元璋,自然发现不了其中弊端,而朝中的得利者们更不可能主动提醒他。

    正是这样奇葩的政策,加速推动大明财政崩溃。

    所以才有后面“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的奇葩现象。

    无论朱瞳提出过摊役入亩,还是刚才提出的解除夜禁,只能延缓大明的衰败,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明朝分配的弊端。

    因为随着国家政权的稳定,阶级流通逐渐封闭,士大夫和世家贵族最终还是会垄断财富和权力。

    实行全民免费教育,以及全民公平纳税真正施行,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财富和学识的垄断,让智商超群的底层百姓,保留一条逆天改命通道。

    只有如此,无论时间和世事再如何变迁,底层的百姓还能见到公平上升的缝隙,他们才会低下头来,苦心读书,拼一个未来。

    至少会减少落榜美术生,落榜天王这些极端的例子,从而降低社会动荡的风险。

    而想要改变税制,纵观整个明朝的皇帝,只有老祖宗才有这个能力和魄力。

    即使与老朱最像的朱棣也不行,因为他得位不正,改革的时候顾忌太多,而且头上还有一本《皇明祖训》压着他,让他无法彻底放开手脚。

    朱标同样不行,他虽然有威望,但耳根子比他那蛮横的爹软,也相对仁慈。

    至于明代的其他皇帝,要么被文官洗脑了,要么被文官架空了,要么纯粹是废材,完全不可能推行这个政策。

    只有老朱够蛮狠,够狠,内心坚如磐石,一旦认定的事,谁要反对就要杀谁,杀一个不够就杀全家,杀全家还不够就灭全族,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样的性子才能将这项良政推行下去。

    ……

    不过此时。

    县衙后院如死一般地寂静。

    刚才还聊得挺热闹的氛围,仿佛一下子被冰封了。

    朱曈刚才说的话虽然不多,但信息量实在太大了。

    所以一时间,老朱和汤和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过来。

    足足过了好几息之后,两人脸色各异地盯着朱曈。

    老朱两眼放光,像是发现了金矿一样。

    但汤和的表情却十分复杂。

    读书人和官员已经隔绝于百姓之外,自成一个阶级,是维持大明统治的贵族阶级。

    既然是贵族阶级,享受其中的便利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同样身处贵族阶级的朱曈,不但不维护自身阶级的利益,反而举起屠刀砍向自己的队友。

    这样无私的行为,既让他佩服,又让他无奈,同时还有担忧和难受。

    最最最让他难受的是,他隐隐约约感到,十八代祖宗正在远处的黑暗中关注着他这个贤子贤孙……

    “是啊,本来读书人和官员就比苦哈哈的百姓富有多了,再免掉他们的赋税,这对百姓确实不公平,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老朱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右手捶打着左手,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皇……缓缓!”

    “咳咳!马爷,此事事关重大,若贸然推行,恐怕……”

    汤和连忙劝道。

    抛开私心,身为大明帝国的顶级勋贵,很清楚帝国运行的门门道道。

    倘若皇上强行修改律法,让士大夫跟百姓一样纳税,等同于剥夺掉他们这些贵族阶级大部分的特权,利益也损失了一大半。

    毁人财路如同弑人父母。

    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哪怕这个人是皇帝,这些贵族阶级绝不会轻易妥协。

    如果对付个别的官员和读书人,皇帝要搓要蹂,只是一句话的事。

    但要与全天下读书人为敌,哪怕是说一不二的朱元璋也够呛。

    搞不好,刚统一的大明会再次恢复分裂动荡。

    “小事。”老朱淡淡地摆了摆手,再次看向朱曈认真道:“全民统一纳税是你提出的,你有想过一旦推行这个政策,作为始作俑者,你会面对什么后果吗?”

    “当然知道。”朱曈耸了耸肩,流露出一抹不屑的笑容:“不就是得罪全天下的读书人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水打西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打西瓜并收藏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