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让过门的媳妇没了脸。

    况且,老二结婚后,他们家也缓了六、七年,也稍微从牙缝里抠出了一点点,积攒下来。

    虽距离一百五十元还是差很多,但好在陈母的哥哥姐姐那里还能给张罗、张罗,倒也不算太难。

    胡媒婆把双方想说的都相互交代一遍,两家均是非常满意。

    该说不说的,她做了这么多年的媒人,还是第一次见到双方都这么和谐的家属呢。

    经手这么多年了,哪一对儿不是相看的时候好好的,一到谈彩礼时就脸红脖子粗。

    甚至因为谁家多出一个牙刷或者水杯而大打出手,最后闹得不欢而散、寥寥收场的。

    话说回来,双方家长对别的倒是没有异议,但是对结婚日期有严重的要求。

    那就是:必须快!

    就为了这事,陈母晚上早早下工,家都来不及回,直奔隔壁的苏阿婆家。

    两人都快把黄历翻烂了,最后,把结婚的正日子,定在了十天后的农历二月初八。

    这天阳历正好是三月一日,孩子们都开学,这样酒席方面也能省出几桌。

    现下家家都好几个孩子,若是每家大人和孩子都来,婚宴的铺席钱都收不回来。

    因此每家办酒席选日子时,都有刻意避开孩子们放假的日期。

    但陈母只把正日子选在孩子们上学的日子,头天席孩子们还是能吃着的。

    她觉得有孩子也热闹些,还能增添喜气,家里再穷她也不想算计这点儿。

    况且她小儿子就快要结婚了,还有什么能比这高兴的事。

    他一辈子也就这么一回了,稍微费一点钱也不是不可以。

    日子既然定下来,给小两口做的被褥、和一些必须买的新婚物品也提上了日程。

    70年代,每人每年会发放十六尺布票,陈父和陈母这几年除了给孙子、孙女们做了几套衣服外,剩下的都攒着呢。

    这不正好派上用场了。

    陈母想给小两口多做两床被褥,再加上两人登记结婚,国家给补助的布票,做四床绰绰有余了。

    陈母边缝衣服,边说着需要棉花的斤数,和一些必须的零零碎碎。

    就着一颤、一颤的煤油灯光,陈父拿着一根小铅笔头,在孙女不用的本子背面一笔一划地记下。

章节目录

放开我,你这个粗糙的女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张小薄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张小薄饼并收藏放开我,你这个粗糙的女人!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