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已经看到了正堂内影影幢幢,显然来了不少人。可是他们并没有直接过去,而是来到了旁边的东跨院。

    王增说到底不过是捐监,甚至都没资格进院子,只是将郑家叔侄三人引到小院门口就找了借口离开。自有得到消息迎出来的人将三人引入。此人名叫孟鹏,是与郑家叔侄同榜的新科举人。

    在这里,郑直三人终于见到了传闻已久的石珤及如今在都中的藁城士林领袖。其中有在吏部文选司任主事的石确;在户部任主事的刘焕。

    “听闻郑解元自夺魁之后谢绝宴饮,而是替病重友人履行前约?”石珤在家中养病九年,深居简出,言语随和,并没有以前辈自居。待孟鹏为众人引荐后,直接向郑直求证传闻。

    “晚辈初来京师,多得沈监生照顾。如今沈监生病重,晚辈自当尽些绵薄之力,实在不值一提。”郑直恭敬的回了一句。

    “郑举人重情守信。”石确笑着说“到底是俺们藁城人。”

    刘焕点点头“确实如此。”

    郑直有些茫然,不晓得这几位什么意思,为何一再强调藁城二字。

    “俺们前些时日已然向家中祖母禀明,这牌坊自然要建在家乡才能激励同宗,不忘初心。”郑虤插话。

    郑直想了想,记起一旬之前郑宽问过他的举人牌坊建在哪。郑直当时想都没想就说和郑宽他们的建在一起。如今看来,这内里还有说道。

    “郑氏一门三举,确实应当。”石确看出郑直对这事好像并不知情,却也不点破,反而坐实此事。

    郑直对于这事也真没放在心上,想来无非涉及到真定县和藁城县的利益纠纷。郑家属于真定卫军官籍其实并不属于二县管辖,而是直属后军都督府。可真定卫指挥使司设在真定县城,而郑家却在藁城扎根,完全就是一笔糊涂账。

    不过有了这个共识,接下来的气氛就是一片祥和。待下人进来通报,说酒宴已经备好,众人一同簇拥着石珤前往正院出席。

    相比刚刚小院之内,正院不但显得热闹,而且鱼龙混杂。有在北监读书的,有在京从作吏的,还有在京从商的。

    郑直被郑虤拉着与这个相见,与那个相认。一圈下来,脸都僵了,却谁都没有记住。反而是郑虤如鱼得水,看郑直告饶,立刻撇了他,凑到旁边和王增等人聊了起来。

    郑直松了口气,苦笑着看了眼跟在郑虤身旁的小厮。这是郑家的军伴何鲤鱼的儿子,名叫廿子。因为年纪和郑虤相仿,就做了郑虤的书童。此刻对方手里提着一个堆满钱钞的竹筐,那就是两兄弟一圈下来的战果。这是规矩,但凡同乡高中,乡人之中有头有脸的人只要遇到就要随喜。当然郑家叔侄三人也不过是中了举,不需要太多,因此别看竹筐已满,算下来也不过几两银子。

    如今都晓得郑直年纪轻轻却好饮酒,所以不时有人凑过来敬,郑直不好翻脸不认人,只能来者不拒。好在郑宽早有预料,提前买通了会馆下人,郑直的酒壶中掺了酒。对,今日什么场合,这可都是乡党。往日还可半真半假,今日则必须小心翼翼。

    不过这沾着酒味的水喝多了也反胃,郑直索性借口如厕,躲了出来。他在观里待了这么多年,实在受不得吵闹。

    “郑解元。”刚刚出了正厅,迎面走过来一个人,因为光线问题,对方反而先认出了郑直行礼。

    郑直仔细看了看,赶紧回礼“边监生。”

    此人名叫边璋,是国子监监生。郑直识得此人是因为隆兴观所在的林济州与边璋家不远,边家人逢年过节也会入观上香。

    “郑解元请。”边璋说着让开,显然误会郑直要去如厕,毕竟郑直作为今日最耀眼之人,实在没有理由出来。

    “请。”郑直也不解释,却突然问“边监生是上京历事?”监生入监之后,除非参加秋闱,否则要做官就必须到京中各个府衙历事,然后按序拔历做官。

    “是。”边璋回了一句。

    “不晓得边监生如今住在哪,有空俺要多亲近亲近。”沈传确实水平高,可已经不能再为郑直提供帮助了。七元会的事让他感到了危机,说到底还是他肚里没货,因此郑直这段日子就在想找个学问好的带他温习功课。可盛名所累,究竟向谁学,郑直还没有想好。如今遇到了家学《春秋》的边璋,他感觉就很好。

    在藁城境内唯一可以与石家相提并论的经学世家就是边家。他家自从太宗时出了一位举人后,近百年光是货真价实的贡监就出了三位,还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府贡。只是时运不济,再难寸进,因此刚刚并没有坐进东跨院。

    “俺就借住在会馆内,倘若郑解元有啥事,俺去拜会就行。”边璋不明白郑直有什么事,却不妨碍他答应下来。

    “如此也好。”郑直想了想“不如明日俺在家中静候边监生。”虽说长幼有序,可如今他已经做了举人,按照达者为先的道理,边璋来拜访也勉强说得通。郑直目前还不清楚边璋态度,倘若对方应下,到时候再请对方住到自家也不迟。

    待曲终人散后,众人各自离去。郑虤这次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叫你敢答应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叫你敢答应吗并收藏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