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从作者说起吧】

    这是作者第一次写,这种父子流的小说,最开始的小说名字叫《我在大明望父成龙》,然而那几天没什么收藏,更没有推荐票和月票之类,连追读也没有。

    以至于一度挣扎,写不下去。

    最后才知道,起点新书前面几万字就是这样,没有曝光量,等到上推荐后,数据才慢慢好起来。

    也幸亏是大家前期的追读支持,否则那种书中一片死寂的感觉,真的难以忍受……

    在此感谢,这些默默追读,还有投票支持的读者。

    前期看不到数据,每一个推荐票也好,月票也好,出现在后台,都是非常巨大巨大的鼓励。

    ……

    【本书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大家能读到这里,肯定心里也明白了。

    这本书刚开始,就是定下以“洪武四大案”为基点,然后辐射全文,串联剧情。

    再加上主线,苏闲的成长,苏贵渊的升职,切合大明种种的事件,但光是这些,肯定没人看。

    所以。

    期间要添加很多有意思的剧情。

    说来不信,在这其中,有时候作者脑子里,好多剧情都是自己跳出来的。

    比如第一回的老朱突然让自己的孙子前去。

    也就是城头问话。

    其实最开始不是那个剧情,而是苏贵渊和老朱的对抗。

    但当时写着写着,不知道怎么就去了那里。

    但后来写出来,感觉很有意思,就用了。

    第二回……

    就是苏贵渊装晕的剧情。

    当时也很奇怪。

    苏贵渊在本书的性格,包括在后面的大纲性格,是会有一个非常巨大的转变的。

    但当时,其实我也没想到,到底是想让苏贵渊,硬钢还是妥协?

    结果写着写着,又突然蹦出来,装晕就行了。

    所以就继续顺着写下去。

    第三回……就是最近这一章。

    老朱和朱标的争论。

    ……

    【说说本书的重要角色朱元璋】

    说起这个大明第一任皇帝。

    很多人,都将大明亡国的原因,归咎于这個开国皇帝。

    什么财政、藩王、军事卫所、科举、甚至厘定四民种种……

    你要说这些有错吗?站在咱们当前的角度,其实错误非常大。

    可你要真正去搜索这一段时期的资料。

    就会发现……

    全是历史背景、以及老朱的个人背景,成长经历所致。

    老朱是从小惨到大的,人世间经历的所有惨事,他在二十五岁之前,经历了一个遍。

    什么饿殍遍野,易子而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是自己经历的。

    连父母兄弟亡了,都找不到地方去埋。

    几代贫农,种了几辈子的地,结果是人家的。

    最后还是遇到一个好心人,而之后其的善举,也让老朱直接给了最大的赏赐,爵位财富一一不缺……

    一个成长经历如此悲惨的人,看惯了元末乱世。

    首先,他是绝对不信任何官员。

    在他的视线里,所谓官员,所谓豪绅,十成里面有九成都是要残害百姓的。

    贪官如工具,用了就丢,丢了再找,他或许认为这世上最容易置换的就是他们,所以杀起来毫不顾忌。

    还有藩王。

    他不信任何人,他只信自己的儿子。

    甚至宁愿信奉分封的大周,毕竟大周名义上存在了八百年,后世王朝一个比一个短命,他宁愿让儿子守卫疆土,也不愿意把权柄交给臣子,在他看来,亲后代肯定比臣子有用。

    历史上武夫乱权,文官乱政的真的太多太多。

    他受了那么多苦,所以要给子孙后代最好的财富,让他们吃穿不愁。

    可实际上,后面发生的……

    明朝末年。

    他的子孙后代吃肉的很多,俨然就成了他最讨厌、甚至要杀干净的那些地主豪绅!

    但说起来,其实饿死的还真不少!

    老朱定下的祖制不可改,真正要改的子孙,改的干干净净。

    比如朱允炆刚刚勤政,洪武年间的法令,大部分就被改了个变。

    反而到了后世,奇怪的是,大明君主稍微要做出一点改变的时候,文官就能拿出祖制不可改,来限制皇权了。

    只能说一饮一啄,皆有定数。

    总之。

    作为本书最重要的角色,作者希望将其立体的一面写出来,他对臣下痛下杀手,他对家人也有默默温情。

    ……

    【作者要写的剧情。】

    其实作者现在有很多心得,包括情绪张扬的一波流,可以稳住追读。

    包括前面放一个大期待,如同给兔子面前挂一个永远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从空印案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一江东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一江东月并收藏大明,从空印案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