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五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国内买东西始终讲究一个皮实,耐用。

    恨不得买一件商品,能用一辈子。

    要造出一款符合国情,又能畅销的摩托车,可不是拍拍脑子就能决定的好的。

    一直到八十年代中期。

    摩托车才从单纯的运输工具,变成具有多种属性的交通工具。

    生产两轮摩托车,不是不可以。

    主要是对销售面太窄。

    “有了!!”

    不多时,林凯峰脑中生出了一个想法。

    自己差一点思维误区。

    注意力只盯着两轮摩托车。

    三轮摩托车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比两轮摩托车更加畅销。

    某款三轮车,更是有一个家喻户晓,响当当的大名。

    三轮农用车。

    56年,龙国拥有了生产制造汽车的能力。

    第一辆卡车走下生产线。

    一年后。

    龙国又生产出了另外一种汽车。

    三轮汽车。

    当时的三轮汽车不同于后世的三轮农用车。

    完全是按照汽车来制造的。

    全程是三轮载重汽车,载重能力为一吨。

    内部结构相当的简单,而且经济实用。

    适合乡镇短途运输,零配件包括底盘,发动机。

    即便是这种看上去异常简陋的三轮汽车,依旧耗费了大量的力气。

    三家大型国有工厂牵头,分别为该车提供地盘,发动机,零配件。

    除此之外。

    还有大量小型工厂协助。

    使用的发动机为三十匹马力的汽油发动机。

    内部安装避震器。

    适合在崎岖不平的乡土路面长时间行驶。

    试车当天,三轮小汽车一共搭载二十一人。

    从下方缓缓地向上坡爬行。

    载重能力相当牛皮。

    “就是它了。”

    林凯峰露出笑容。

    三轮农用车,绝对能够一炮而红。

    即使在林凯峰功成名就的那个年代,大街小巷依旧能够看到三轮农用车。

    带着后斗的三轮摩托车,遍布于广大的乡镇地区。

    城里,同样也能看到它的身影。

    主要集中在建筑工地

    包括泥罐车在内的工程车辆进不去的地方,三轮农用车都能进去。

    专门为工地拉货送货。

    没有大量上下游厂家配套协助,林凯峰就地取材。

    国产三轮载重汽车,用的是三十匹马力的发动机。

    以县机械厂的生产能力,别说三十匹马力。

    就连十几匹马力的发动机,恐怕都造不出来。

    制造摩托车发动机,倒是起到好处。

    农用三轮车的构造比三轮载重汽车更加简单。

    量产绝对不能问题。

    ……

    “主任,县机械厂这段时间,也不知道搞什么鬼,三天两头打报告申请调拨生产资料。”

    “你瞧,他们厂又来申请了。”

    秘书将一份物资申请报告,放在方博年的办公桌。

    看了两眼报告上的内容,方博年抬头道:“这份物资申请是谁送过来的?”

    “是他们厂的副厂长牛永贵。”

    “你有没有问他,机械厂最近又在忙什么?”

    前不久,物资局刚给县机械厂调拨了一批电子元件,足够他们开工生产收音机。

    才过了多久,怎么又送来物资申请报告。

    秘书摇头说道:“牛副厂长说林凯峰最近对发动机感兴趣,申请的物资,都是用来研究发动机的。”

    “林凯峰这小子,真能折腾。”

    “研究发动机?亏他想得出来。”

    方博年莞尔一笑。

    拿起手旁的钢笔在申请单上面,写下自己的名字。

    “交给物资局协调调配,该收多少钱就收多少钱,县机械厂现在财大气粗,可不再是以前那个烂摊子了。”

    方博年最近心情不错,难得地开了句玩笑。

    通过两次对外出口,县机械厂的账面多了几十万资金。

    并且还清外债,扩大了产品结构。

    拥有制造收音机的能力。

    相比于其他国有工厂,机械厂可谓是自力更生的典型。

    只要不搞出大麻烦。

    该给的物资还是要给的。

    方博年亲自批条子,物资局自然不敢怠慢。

    仅用一天时间,就将机械厂需要的生产物资调拨过去。

    与此同时。

    老百姓们心心念的收音机,终于摆上了供销社和商店的货架。

    收音机到货的消息,好像一阵风般不胫而走。

    城市,县城,处处能看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煜煜吃鱼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煜煜吃鱼鱼并收藏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