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耳朵不好使,你们这一说话,我就连唱的是什么也听不出了。”

    四老松了口气,赶紧道:“都是我们扰着您了。”然后狠狠瞪了眼炳二,脸上装笑,重重道,“你们别多嘴了,赶紧听曲儿!”

    这般一来,厅内这才静下来;明兰暗暗摇头,叹了口气,转头去望着那水上蓬莱般的曲亭,不再理会她们,自顾自静下心来好好听赏。

    因不曾搭有戏台,是以女客们大多点的都是戏段。

    卢老夫人点了《单刀会》的‘训’一段(听说她那年逾五十的儿最近不大乖),夫人点的是《东窗事发》的‘归案’一章(讲的是婆媳妯娌先误解后和好的故事),王氏点了《琴台记》中的‘还珠’(丈夫在沾花惹草无数后终于认识到妻的好处,洗心革面,夫妻恩爱白头),然后旁人也都陆续点了自己喜欢的曲目。

    其中点击率最高的莫过于《琉云翘传》,好几个女眷各点一段,明兰略略一算,几乎把整出《琉云翘传》都点齐了。

    这出戏自前朝起,近年来始终盛演不衰,女眷们尤其钟爱。

    剧情概要如下:话说某朝中期,一位名妓因缘际会结识了一位少年探花郎,两人虽贵贱殊途,但却一见如故,倾心相爱;后探花郎虽将名妓赎身并入了良籍,然家门容不下烟花女。这名妓倒也刚烈,直接留信出走,并劝探花郎另娶高门淑女为妻。

    探花郎遍寻爱人不得,只得从父母之命,多年后,新鳏的探花郎被点为巡边御史,于边疆巡视之际恰遇羯奴大举进犯,探花郎率领军民力抵挡,然敌众我寡,眼看援兵迟迟未到,就要城破身死,探花郎都已把剑架在脖上了,这时忽然羯奴中帐大营大乱;探花郎抓住时机,赶紧吩咐守城官兵趁机急袭,果然得手,危机自解。

    战后清点才知道,原来是一女斥重金急购了五牛羊马匹,然后于尾部点上火,效仿田单的火牛阵,让牲口群从毫无防备的羯奴后方冲过去;探花郎见疑,细细打听之下才知道,这女赫然就是那名妓。

    最后当然是大团圆结局,才佳人琴瑟和鸣,白头偕老,儿孙满堂。

    这故事很烂俗,但却很动人,因为这出戏是真有其事,讲的是前朝一段奇缘。

    那探花郎姓高名覃,乃江左名门弟,他少年得志,十六岁就科试簪花,先后辅佐了位皇帝,一生大起大落,福泽姓无数,后被录入正史《名臣传》。

    而他的妻更传奇,因为,她的确是秦淮河畔的歌妓出身,后世称之为‘琉璃夫人’。本来嘛,这样不大好见光的身份,就算瞒不了当时人,好歹在书面上做些章,糊弄一下后人也好,偏偏这位高夫人实在有名了,而他们的事情闹的也大了,就算正史上不写,野史上那也是铺天盖地。

    ——这时,八角亭那边忽响起一阵轻鼓,由缓至急,四个乐工一起十指疾拨弦,如泣如诉,若满地泻珠,惊心动魄,明兰抬眼看了看身旁的朱氏,再看看几位妯娌,只见她们都是一脸激动心醉,明兰知道,最精彩的一段来了:

    高覃从边城回家苦求高堂,双亲终于同意纳琉璃夫人进门为妾,谁知琉璃夫人不干,她对着情郎叹了口气,说了一句名言:“汝甚,然吾也爱己甚。”

    她说,她受了半辈的白眼轻视,脱了贱籍后,已决计后半辈挺起脊梁做人了,是以开作坊,招徒,经商行贾,已经替自己挣下尊严的生活,并且她现在过的很愉快。

    高覃坚决要娶她,江左高家却死活不答应,这件事闹的天下皆知,连市井街坊都热衷谈论;最后,高覃毅然放弃似锦前程,弃职去衔,还被高家开除宗祠,赶出家门。

    然后,遭受天下人非议的夫妻俩隐居于雍州山野,清贫日,相濡以沫,高覃潜心读书,著书修,教诲弟,琉璃夫人则带着贫困的当地姓,开山凿矿,蓄水为田。

    整整十年,皇帝都换任了,高覃以扬弃程朱理的几本鸿篇巨作而再名满天下,四海莫不仰慕,纷纷前来求教,朝廷发诏令,让高覃复职还朝,此后青云直上,出将入相,归乡野,又次还朝,官位直至师,且门下弟无数,最后入了《名臣传》和忠良祠。

    而高夫人呢,从歌妓到超一的诰命夫人,琉璃夫人的一生简直比传奇还传奇。

    当时明兰读了这段书(正史+野史),曾疑问庄先生:“矿山可以私开的吗?官府不管?”

    “别的矿不可以,然琉璃夫人却可以。”庄先生道,“因这矿非金银,非铜铁,非煤盐,而是一种奇异的‘石英’,可烧制琉瓦玻璃,官府都不知道那东西作什么用的。”

    玻璃!是的,玻璃。

    明兰瞳仁微缩,看了眼四周敞开的窗户,上面镶嵌着明净瓦亮的玻璃,有些是整块整块的透明玻璃,有些是小片小片镶成花鸟图案的彩琉玻璃,光华绚烂,厅堂敞亮。

    在技术水平低下的古代,琉璃夫人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精密实验,先烧些玻璃小玩意挣些前期资金,十几年后造出凸透镜片,以作千里镜或放大镜,再十几年后,终于彻底革新了技术,烧制出大面积且平整结实的薄玻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关心则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关心则乱并收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