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父的名讳戚从光,自幼尚武,且喜爱游历天下,有一次在福建出海时遇上海匪,争斗间和那帮海匪的首领惺惺相惜,成为了至交好友。后来他们一起组建船队前去南洋的马尼拉开始从事海上贸易,几年后因与当地统治者西班牙人不合,遂将生意转移去了倭奴国九州岛。十年前家父因在日本与人比武争斗不幸离世,他的那位至交好友便来到蒲州找到我们姐弟俩,从此对我戚家多有招拂,而这块怀表便是他送给我的。”

    高杰听完戚美月的这段身世,不由得嗟叹不已,伸出手去抓住了姐姐的柔荑,以示安慰。

    戚美月微微一笑道:“父亲去世已经十年,姐姐早就习惯了,还好家中母亲和祖母仍在,让姐姐上有长辈呵护、宠爱,下有小弟懂事、能干,如今还多了你这么个调皮捣蛋的小杰,却是头疼不已。”

    高杰做出可怜巴巴的样子,道:“小杰一点都不调皮,乖着呢!”

    戚美月被他逗得咯咯笑了起来,伸手揉了揉他的头发,然后说道:“所以,你问姐姐找有实力的海商,算是问对人了!我父亲那位至交,也是我世伯,姓李名旦,常年往来于倭奴国和福建之间,等到哪天你觉得时机成熟,要发展海上贸易之时,可前往福建一带寻他,这块怀表可为信物!”

    戚美月口中的南洋马尼拉指的是菲律宾的马尼拉市,“南洋”是明朝时期对东南亚一带的称呼,是以中国为中心的一个概念,包括马来群岛、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群岛,也包括中南半岛沿海、马来半岛等地。而“倭奴国”便是今日的日本,其实在明朝,那个小岛国就自名“日本国”了,只是大明百姓一般习惯于叫“东瀛”,当然也有比较仇视或者看不起日本国的大明百姓称之为“倭奴国”,戚美月可能是因父丧于日本,对那个岛国全无好感,所以才以这“倭奴国”的蔑称呼之。

    说起戚美月的祖父戚印,不得不提到后世一直在闽、浙一带广为流传的戚继光斩子的故事。

    据《仙游县志》载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海门一带抗倭。一次约三千名倭寇在海门沿海上岸准备去临海、仙居一带抢劫。戚继光命令戚印领兵在双港与城西交界的花冠岩一带埋伏自己出兵佯败把倭寇引到上界岭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后再两军夹击一举全歼。结果戚印年轻气盛交战心切没等倭寇全部进入包围圈就下令擂鼓冲锋结果让一部分倭寇逃脱了。

    戚继光回营升帐因戚印没按照军令行事下令推出去斩首。陈大成等将领跪在地上要求从宽处罚留他一条性命将功赎罪。戚继光不答应说"我是一军主帅如果我的儿子犯了军令可以不杀以后还怎么带兵军中的命令还有谁去执行"于是就在白水洋上街水井口这个地方戚继光将戚印斩杀。后来当地的百姓怀念戚公子还在常风岭上为他建造了一座太尉殿。

    而戚美月只是说他祖父实在莆田一役中战死,高杰是可以理解的。

    李旦其人,身为考古专业的高材生,高杰也是颇有印象的,说他是大海商,不如说是大海盗,他出生于福建泉州,信奉天主教,乃是十七世纪中国东南沿海知名的海盗商人。拥有武装船队的他,于中国,台湾,日本,东南亚等辐辏航线同时进行商业贸易与船只抢劫,而其后更加出名的大海盗郑芝龙就是他的义子。因其海上作风强悍,被西洋人取昵称为“captain china”中国船长),或称甲必丹李旦。“甲必丹”(captain)一词,为西班牙人统治马尼拉时期,对汉人领袖的称呼。

    高杰见戚美月介绍的大海商竟然是李旦,自然是喜出望外,他哪管这李旦是海商还是海盗,只要他拥有航海技术和强大的舰队,就有希望帮助高杰实现一个最近才逐渐形成的庞大计划。

    ...  

章节目录

乱明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为花做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为花做和尚并收藏乱明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