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僧人日常习武。南宋建炎年间,峨眉山白云禅师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之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糅杂,相融合,创编出“峨眉气桩功”,因其类共有十二节,后人称之为“峨眉十二桩功”。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



    以上都是流传于世上的峨嵋派的渊源,而骆思恭与净空师太所从的恩师,却并非来自人们常识中的峨嵋派。



    骆思恭和净空师太学艺之地,是在离峨眉山不远处的乐山。



    峨眉山最早为道教布道名山,比佛教来到峨眉山修行约早了1300年时间,自东周显王22年(约公元前370年前后),峨眉山隐士和后来的道家信徒合成,正式在峨眉山形成第一大流派“道家经学学派”,其方术和神仙思想也在全国形成核心地位。史载开创人为天师张陵,称号为“正一盟威之道”,老子为道教教主也就是在这一时期提出的。而同一时期诞生的另一武学流派“峨眉通臂拳”也由武术道人司徒玄空创立,并渐渐壮大。



    公元477年南朝顺帝时期,据《义传》和《剑道》载,峨眉山道教历经本教争权夺利,发生三次较大规模的教派冲突。为保一方安定,于公元484年由太药道长创立三门剑术,合称为“峨眉剑仙派”。峨眉剑仙派醉心于剑术、气功、养生三大方向,与峨眉通臂拳重于防身不同。与此同时,另一剑术门派越女剑法术也渐渐形成一个峨眉山道家防御性武功门派。



    据《五灯会元》载,自唐朝文宗(公元827年)时期起,佛教南宗大系临济宗门派,曹洞宗门派相继登陆峨眉山,大兴佛教思想,道家学派随之衰弱。佛教为世界最大的拿来主义宗派,凡是优秀的,符合佛教事业发展的,都一一收入教义全书。原峨眉山道家思想和创立的各大流派几乎六成左右被佛教临济宗门派收入其中。公元835间,峨眉山佛教临济宗门人灵龛和尚等人将临济气功、峨眉通臂拳术、峨眉剑仙术三合一,创建了我国最完整的“峨眉派武术”宗源,也就是世人认知中的峨嵋派。



    骆思恭和净空师太的师父却是最古老的“峨嵋剑仙派”硕果仅存的传人,在佛教大兴、道教颓然之时,因为不愿被佛教吞并,“峨嵋剑仙派”黯然离开峨眉山,选择在乐山重建了一处隐匿的道场继续传承。到了明朝,因为其传人一直隐居于山中,犹如避世一般,只是在迫切需要寻找传人的时候,才会出山寻访。而骆思恭和净空师太就是被他们的师父玄真道人在一群流浪儿中选中的。



    所以说,骆思恭口中的峨嵋派,绝非沙尔呼大喇嘛所了解的那个明面上的峨嵋派,而是峨嵋剑仙派。



    沙尔呼大喇嘛虽知骆思恭能位居大明锦衣卫指挥使这等高位,必定武功卓绝,但自忖对峨嵋派武学知之甚详,倒也并不十分在意,便淡然笑道:“骆大人,咱们却又如何比试切磋呢?”



    骆思恭嘿然道:“他们这些娃娃,拳脚相加,好勇斗狠无可厚非,我等都是老辈了,如他们那般多有不雅,何况大师乃佛门中人,更不宜拼死搏杀,不如就来场文斗吧!”



    沙尔呼大喇嘛眼睛一亮,笑问道:“何为文斗?”



    骆思恭想了想道:“文斗也有很多种,我想不如这样,一人出三拳,对方不得躲闪,被击退或击倒者为败,如何?”



    “如此甚好!”沙尔呼大喇嘛点头表示赞同。



    骆思恭接着道:“大师远来是客,便请先出招!”



    沙尔呼大喇嘛没想到骆思恭会让他先出手,想了想说道:“骆大人以礼相待,让我先出手,不敢推辞,只是,我出完一拳后,便要轮到骆大人出招,如此轮换出拳方才公平!让我先出三拳可万万要不得!”



    骆思恭哈哈大笑道:“大师果然是世外高人,一点便宜都不肯占,老朽佩服,那就这么着吧!”



    作为骆思恭和沙尔呼大喇嘛这个级别的高手,身份超然,极为看重颜面,别说当着这么多人,便是在无人之处,两人私下切磋,不到万不得已,也绝不愿意胜之不武,免得被武林中人诟病。



    当然,生死对决,又另当别论了。



    既然定下了规矩,两人对视一笑,便开始各自准备。沙尔呼大喇嘛代表蒙古帝国出战,自然不会留手,只见他低吟佛诀,一股青蓝色的气流急速在身周盘旋,瞬间便在他的身后凝聚出了一个四臂大黑天法相,其凝结速度比之卓鲁不可同日而语,换了高杰,即使想要打断他凝聚法相都来不及。



    传说中的四臂大黑天,身青蓝,持杵、剑、戟及嘎巴拉,有双身相,也就是双头双身。沙尔呼大喇嘛将大黑天密法已经修炼至第七层,正在突破冲击八层的瓶颈。一旦突破到了第八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乱明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为花做和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为花做和尚并收藏乱明风云最新章节